二十年前,柴宗訓就是利用趙匡胤的客氣,才開始破了陳橋兵變。
所以說,故作謙遜不好,還是要當仁不讓。
慕容德豐勸到:“皇上,呂端雖做了兩年大學士,但畢竟不如宋王府,此刻恐有些孤掌難鳴,皇上是否要幫他一幫?”
柴宗訓笑到:“呂端是朕的臣子,宋王也是朕的臣子,兩不相幫才為好。”
“皇上要坐視朝臣內鬥麼?”
柴宗訓說到:“朕是要讓子彈飛一會兒。”
只要他說讓子彈飛一會兒,就是胸有成竹。
慕容德豐一下就想通:“臣懂了,兩不相幫實際就是在幫呂端,而且拖一拖,會讓更多的問題暴露出來。”
因為奏摺的批閱權在呂端這裡,你罵呂端罵的對不對,由呂端自己決定,看你罵的還有意思沒。
所有攻擊呂端的奏摺上都批覆著“知道了”三個字,代表皇帝知道這個事。
但朝臣也不傻,這哪是皇上知道,分明是你呂端知道。
於是新一輪的奏摺又呈上來,個個都罵呂端厚顏無恥,尸位素餐。
呂端仍是回覆知道了,一如往常去殿上。
有同情他的官員小聲說到:“呂大人,如今朝局危機四伏,大人還是小心為是。”
“清平世界,朗朗乾坤,上有有德之君,下有恭順之民,何來危機?”
“如今朝中以彈劾大人為幸,大人一點也不怕嗎?”
“此事皇上自有聖裁,本官只管做好臣子的本分就行。”
看著呂端離去的背影,官員搖頭:“難怪都說呂端糊塗,被如此彈劾,既不反擊也不爭辯,這是等著倒臺麼?”
趙匡胤和林彥升也很煩。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趙匡胤罵到:“同僚均對其深惡痛絕,他在那朝堂上也坐得住。”
林彥升說到:“宋王,如今朝政握於呂端手中,只是如此彈劾,很難將他扳倒,須得想些其他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