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普去往遼東,對楊延平制定的政策有些微調,但都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所以李繼隆倒也認認真真的配合,希望完成楊延平的遺願,遼東大治,成為社稷糧倉。
但他手下的幾個將領卻不這麼想。
“帥爺,”遼東軍前鋒營統領,也是李繼隆的鐵桿杜鸞說到:“這趙普分明就是前來壓制你的。”
“想當年咱們跟著楊大人,一磚一瓦的將這破落的遼東建設成這般模樣。”
“要說符大人前來過度一下也就罷了,姓趙的倒好,厚著臉皮跑來摘現成的桃子。”
“就是,”另一鐵桿高信說到:“這遼東經略,本就是帥爺的,他趙普憑什麼?”
“胡說,”李繼隆喝到:“這些話到此為止,倘下次再被本帥聽到,軍法絕不容情。”
杜鸞說到:“帥爺,我等是為你鳴不平。”
“由誰出鎮遼東,朝廷自有定數,不須爾等在此說三道四。”
前次本以為李繼隆能接任遼東經略,但都察院的御史把軍中的黑歷史給翻了出來,杜鸞和高信嚇的不得了,好在皇上大度,並未計較。
符昭智來的時候,他們起初有抵制,到但符昭智根本不視事,所有的權力都在李繼隆手上,他們也就不說什麼了。
但這次趙普一來,就對楊延平的政策做出了改變。
不管這改變正確與否,首先這趙普就不該來,所以他在遼東的呼吸都是錯的。
李繼隆幾次下令配合趙普,事情才有了一點改觀,但多數將士心裡仍不服趙普。
趙德昭屢次催趙普,速速設法扶助趙匡美的商行,趙普卻一直推脫,弄得他焦躁不已。
經過楊延平和符昭智的突然離世,柴宗訓再次確定,必須提高醫療水平。
特別是符昭智,只是舌頭被凍傷發炎,大夫卻束手無措,以至於枉丟了性命。
醫保司的試驗場地,韓保升已能確定,先前得到的新菌,對痰火病非常有療效。
之所以試藥的幾個人沒有效果,是因為新菌在水中被稀釋了。
只要想到辦法將新菌提純,就能治療痰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