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若建於百越,空留一個山呼萬歲,國庫的錢卻被壓在鐵路上,想要收回遙遙無期,於社稷長久來看,實是弊大於利。”
趙德昭轉頭陰著臉:“呂大人,你解釋一下什麼叫空留一個山呼萬歲?”
“皇上收歸大理之時下旨修建的混凝土路,如今正如火如荼。大理州與百越同樣貧瘠,難不成大理州也只是徒呼萬歲?”
趙德昭就差指著呂端的鼻子問,你是不是指責皇上好大喜功?
“百越之地理,無法與大理相提並論。”呂端解釋到:“大理早有茶馬商道,且兵出大理,可控西南海。”
“然出百越,是更加貧瘠,更加大山環繞的交至。於社稷發展而言,目前修路意義不大。”
“百越百姓也是我大周子民,難道要將他們放在大山裡不聞不問?”
呂端淡淡一笑:“趙大人想必署理銀行太久,已忘記皇上曾制定國策,凡蔭封官員,須到百越、夜郎等貧瘠之地做出政績方得實授。”
“前次楊延光大人夜郎任職時,提出貧富州縣結對發展之策略,他所在縣雖土地貧瘠,卻有大量富餘勞動力。”
“南方穗都貿易發展,正好有大量役工勞工缺口,此求彼有,正好兩相配合,共同發展。”
“如今全國各地均以此策略為榜樣,楊大人也因此而官升穗都知府,早不是趙大人所想的那般模樣啦。”
趙德昭強辯到:“百越不通道路,倘交至來攻,火炮無法進入,奈何?”
“哈哈,”張齊賢插了一句:“趙大人有所不知,如今交至一心只想歸附大周,怎敢舉兵入侵?”
“皇上,”張齊賢接著說到:“臣以為,當從楊張二位大人之請,在江南開建鐵路。”
趙德昭不服:“皇上,江南錦上添花,豈比百越雪中送炭?”
“二位卿家無需再爭,”柴宗訓說到:“手心手背都是肉。”
“朕想過了,大周幅員遼闊,僅僅只是江南遼東修建鐵路怎麼夠?”
“從東到西,從南到北,都該有鐵路。楊延定所請江南鐵路,只是東西脈絡的一小段而已,暫且從他之請,但這條鐵路須得一直修到蜀中蓉城。”
“至於百越,既有十萬大山擋道,可利用近嶺南之地理,一如大理州那般,修建混凝土路,只要到了嶺南,便可經行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