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藥種植配額的事,寇準根本沒參與。
他這個拿著聖旨的朝廷命官,抵不上蘇公子兩個學生一句話。
“陳大人,”寇準解釋到:“藥材合作社的事情,要等農先生和伍先生回來再說,具體情況本官不清楚。”
三十七部的官員,是本部推選出來的,可不講什麼官場規矩,陳書慍怒到:“寇大人,你不用和我打官腔。”
“身為醫保司郎中,你到大理州來就為藥材合作社之事,具體配額給哪個部寨,你會不清楚?”
這可就真的冤枉寇準了,合作社的事情,他根本插不上手。
先是時沒錢沒資源,現在資源多了反倒讓人為難。
“陳大人稍安勿躁,待農先生回來之後,自會給你一個合理的解釋。”
“等農舜回來,黃花菜都涼了。”陳書說到:“論幅員遼闊,論富庶程度,論天氣地理,論交通便利,我普摩部可為三十七部之冠。”
“經陸路普摩可到百越,水路可直達嶺南通往全國,此優勢無可比擬。”
“藥材合作社所需草藥那麼多,如果一項都不能分配給普摩部,寇大人便有挾機報復之嫌。”
簡直越扯越遠,寇準有些不耐:“本官何曾去過普摩,與爾等素無瓜葛,為何要報復。”
“普摩部曾得罪蘇公子,寇大人奉蘇公子之命前來大理州建藥材合作社,偏偏將普摩部排除在外,恐有傷蘇公子仁德。”
越扯越遠了,而且蘇公子的名聲豈能有損?
“陳大人,”寇準怒到:“分明是你自家來晚了,與蘇公子何干?”
陳書慌忙解釋到:“寇大人,你誤會了,試想三十七部同在蘇公子指引下革命成功。”
“倘藥材合作社建成之後,有的部寨富得流油,有的部寨窮得吃不上飯,將來必有刁鑽之人埋怨蘇公子。”
陳書說的是實情,寇準這才發現自身缺乏大局觀。
來前慕容德豐曾叮囑過,地方上行事與在汴梁大大不同,也曾將穗都港招標的事情說給他知道。
如果拿著蘇公子的手令,規劃之後在大理州進行招標,應該比現在要好得多。
如今也只能安撫陳書:“陳大人,大理白藥所需藥材不到二十樣,由農先生和伍先生按各部特色分配,多半都是各部原有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