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黴素沒被發現以前,但凡一點炎症,很容易便被拖成大病。
後來人口數量爆炸式增長,人的平均壽命大幅度提高,與各類抗生素的發現密切相關。
不過想要做出青黴素,首先得有顯微鏡。
但很顯然,說服劉煥章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皇上,”劉煥章說到:“夷族之醫理,至多也只能用以輔助,便以人口昌盛來說,中原也是碾壓夷族的。”
“皇上既對醫理有興趣,臣可竭盡所能為皇上講解一二,免使聖駕遭夷族誤導。”
“我炎夏醫理,傳自於神農,講究陰陽與五行。”
“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中之二,便是太極陰陽。”
“陽屬天,陰屬地,陰陽調和生成人,天地人謂之‘三’,也即為三才。”
“三生萬物,所以萬物負陰抱陽以為和。”
“天行六氣,厥陰,少陰,少陽,太陰,陽明,太陽。地化五行,金木水火土。宇宙執行不斷,陰陽五行也不斷調和。”
“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黃帝內經》有云: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決離,精神乃絕。”
“人之所以生病,乃是因體內陰陽失調,或五行相剋。”
“所謂心屬火,金屬肺,肝屬木,脾屬土,腎屬水,五行相生相剋。譬如有人肺病,首選之法乃是補土,因土生金,金屬肺,補土肺病自會痊癒。”
劉煥章滔滔不絕,柴宗訓一直插不上嘴。
不過說到此處,柴宗訓剛好發現漏洞:“劉卿,宋王肺病有一年多了吧,你這大國手也沒少去給他瞧病吧,為何卻是越瞧越不行了呢?難道是土補的不夠?要不要直接吃土?”
“皇上,”劉煥章自然知道該怎麼辯解:“所謂藥醫不死病,宋王得的是肺癆,此謂之絕症,非藥石所能攻也。”
“不對不對,”柴宗訓說到:“以大理州乃娘部之醫蠱理念,宋王的病,乃是體內肺結核菌在作祟,只須找到藥物殺死結核菌,宋王便可痊癒。”
劉煥章不以為意:“皇上,若以此理論,只要能將體內病菌殺死,人便可長生不老?”
“理是這個理兒,”柴宗訓說到:“只是這病菌會變異,產生新的病菌,舊有的藥物對其不起作用。另外人上了一定年紀後,頂不住那些虎狼之藥的副作用,也只能眼睜睜看著病菌吞噬生命。”
劉煥章自是不信:“皇上,倘夷族醫理真如此先進,為何夷民壽命比中原人低,而且人口總增不起來?”
柴宗訓不是醫科生,無法以理論說服劉煥章,但只要有顯微鏡,馬上便能讓他閉嘴。
劉煥章告退後,柴宗訓即刻命人召何輝前來。
這個時候已經有了千里鏡,不過顯微鏡和望遠鏡顯然不是一類東西,柴宗訓也僅僅是前生好玩兒,在顯微鏡下觀察過幾回東西,知道顯微鏡是凸透鏡的兩次成像而已。
何輝匆匆進宮:“皇上匆匆召見,未知有何旨意?”
柴宗訓說到:“朕想要一個置於鏡前,可將物體放大數百上千倍的鏡子,可能製出?”
“放大千倍?”何輝下意識到:“那得需要多大的千里鏡?”
“難道不能讓兩個千里鏡鏡片疊放?”
“皇上,”何輝說到:“當日科技局制千里鏡時,臣特意以兩塊鏡片疊放,但眼前隨即便渾濁一片。”
“錯了錯了,”柴宗訓搖頭到:“不是隨意疊放,而是加以實驗,找出最佳疊放距離,再已銅管鑲嵌鏡片,銅管下端可以活動,調整焦距。”
“鏡下一定距離,焊接銅板一個為工作臺,在此銅板上,可將細小之物放大數百上千倍。”
何輝對柴宗訓的創意向來是深信不疑的:“皇上,臣即刻下令科技局照此實驗製作。”
“要快,給足補助,日夜趕工,朕要此有大用。”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