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宋> 三六五 理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三六五 理論 (1 / 2)

有了行動綱領和具體計劃,事情實施起來很快。

農舜拿著寫有‘打土司,分田地’的白布,在草壩寨秘密宣傳,凡願意參與此革命的人,可在白布上簽字,不識字的打手印也行,表示一旦參加革命,便不會反悔。

不幾天功夫,草壩寨竟再無人準備參與械鬥,都私下商議著打土司分田地的事兒。

一河之隔的伍德寨也同樣如此,原本伏擊吃了敗仗,正商議著如何扳回一城,但如果能打倒烏撒部的土司,均分寨中土地,只須繳朝廷十五稅一,誰還願意玩命械鬥。

吳望喜心心念唸的鶴城,柴宗訓正好派他前去與鶴城衙門聯絡,不得派兵阻撓烏撒部與烏蒙部革命之事,更不得將此事上報。

農舜每日都會與柴宗訓碰面,聽他宣講革命經驗,眼見吳望喜去往鶴城,柴宗訓的解釋是賄賂衙門官員對革命之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農舜心裡更有了底。

畢竟不管怎樣革命,烏蒙部仍奉朝廷為尊,現在秘密造反,不過為了能好好活著而已。

柴宗訓每日與農舜講的,不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為百姓服務,農舜聽得津津有味,而董遵誨和楊延德二人卻大感疑惑。

二人雖是武將出身,甚少讀書,但皇上的理論,怎麼聽就怎麼覺得他是在指點農舜造自己的反。

“公子,”趁農舜走後,董遵誨勸到:“如今正是太平盛世,大周國力蒸蒸日上,威加四海。大理國遠離中原,百姓本不開化,倘農舜權欲醺心,利用公子理論席捲大理自立,繼而威脅中原,豈非令社稷又要陷入混亂?”

“此事我心中有數,”柴宗訓說到:“我的根本方略從未變過,倘老百姓都有好日子過,誰願意造反?”

這句話倒真還是柴宗訓常說的,董遵誨卻駁到:“公子,百姓愚昧,倘被別有用心之人誆騙利用,即便造反不成,也會令社稷動盪。大理三十七部,不過是些夷民而已,為了這些邊陲之地的夷民,是否值得?”

柴宗訓笑了笑:“我雖教了農舜許多,但有一條最重要的卻沒教,所以即便他有異心,也威脅不了朝廷。”

“哦?”董遵誨說到:“我覺得公子連日所講,已經足夠鼓動人心,不知怎會還有更重要的一條?”

柴宗訓笑到:“說與你知道也無妨,所謂‘槍桿子裡出政權’,只要我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又將槍桿子掌握手上,任是誰也翻不起什麼浪來。”

“也是,”董遵誨說到:“農舜這幾日看似聲勢浩大,卻不也害怕土司的五千兵馬嗎,更何談朝廷的大軍。”

“非也非也,”柴宗訓說到:“不管是土司兵馬,還是朝廷大軍,都來自於百姓。如果百姓不擁護,即便你有再多大軍,再先進的步槍火炮,也不過是空中樓閣,無根浮萍。”

“百姓,百姓…”董遵誨喃喃自語,在思索柴宗訓話中的意思。

雖然道理很淺顯,但對於這個時代來說,還是太朝前了。唐太宗雖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之言,但仍將人分了三六九等,而柴宗訓這幾日所說,是真正的人人平等,也難怪董遵誨難以消化。

草壩寨的百姓大都在‘打土司,分田地’的白布上按下了手印,但草壩寨畢竟太小,農舜還須去其他寨子宣傳,一日一到便成了兩日一到,甚至三日一到。

每次農舜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但柴宗訓總能給他準確的解決方案,農舜對他佩服不已,直接尊稱他為老師。

“老師,”農舜又遇到了新問題:“近日寨中有聯絡到土司麾下的壯丁,聽說按人頭均分烏蒙部土地,這些壯丁家中都能分大不少,但他們在土司帳前本有一份糧餉,雖不足田地收成多,但畢竟不用勤扒苦作麼,所以都有些搖擺。”

“這個倒也好辦,”柴宗訓說到:“烏蒙部這麼大的地方緝盜巡查,維護治安,搶險救災都需要人,可在五千兵馬遴選精壯者充任。除此之外,近幾日我研究了烏蒙地形,可在多處修建溝渠,引水灌溉,這樣各寨都會有水,不再發生械鬥,正好可由這些人充任。”

農舜想了想:“以前只須在帳下聽用便可領餉銀,如今竟要勞作,他們會答應嗎?”

“他們可保世世代代都在土司帳下聽用嗎?”柴宗訓說到:“但均分了田地,新建了灌溉溝渠,世世代代都不會再捱餓。且其中佼佼者,可參與到治理烏蒙的事物中來,孰輕孰重,可以讓他們自行掂量。”

倆人正在商議,寨主忽地出現在山洞口,身後還跟著幾個壯丁。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