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宋> 二五五 搶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二五五 搶人 (1 / 2)

徵遼是大事。

遼國土廣袤,就連都城現在都還有三個。

且不像江南一直臣屬於中原,懼怕中原,遼人反倒是時刻覬覦著中原。

先前趁著遼國內亂,以及兩世的記憶奪回了幽雲十六州。現在遼國內亂平息,國力蒸蒸日上,與之對戰,必須萬分謹慎。

慕容德豐六必勝提供了徵遼的理論依據,提振了士氣,真正要徵遼,還須大周這臺戰爭機器開動起來。

在趙匡胤的主持下,糧草源源不斷運往汴梁;江寧劉光義日夜在長江上操練水軍;背嵬軍正式開拔,前往豐鎮,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兵部職方司,侍衛司密探,符昭手下散落在遼境的燕雲十三騎也都執行起來,一條條軍情自遼境送到汴梁。

按照慕容德豐的出兵方略,楊業,曹彬,劉光義,呼延慶,楊延平五路出兵互相呼應,一路逐步平推,選關隘處建城池,防止遼人反撲,計五年,當能將遼人趕到北海以北。

這個方略很穩妥,但耗費將會非常大,在平遼的這五年裡,除了國計民生的必要開支,國庫的所有盈餘都將用於出兵軍費。

但柴宗訓的輪船局已在魏仁浦次子,榜眼魏鹹熙的主持下逐步展開工作,僅此一項,耗費便不知凡幾。

“皇上,”董遵誨開口到:“既是國力無法支撐步步為營穩打穩紮,何不設法力求速勝?”

柴宗訓苦笑一聲:“遼之國土僅次於中原,幅員遼闊,如何速勝?”

董遵誨說到:“臣雖未親至遼境,但聽說遼國內滿是大漠,根本不適合人居,雖幅員遼闊,但人口都集中在幾個城池而已,只要佔據城池,遼人無法生存,必會遠遁,由此我邊患便能自解。”

“大漠雖不能長期生存,但暫時藏身卻沒問題,”柴宗訓說到:“即便我王師佔據遼國城池,糧草卻仍須國內供給,倘遼兵藏身大漠,攻擊我補給線,沒有糧草,大軍如何久據城池?”

“帶齊糧草,與遼人死磕,”董遵誨說到:“守城池總比呆在大漠裡要好一些。”

“若真的這麼容易,大漢四世之積累豈會被拖垮?”柴宗訓說到:“眼下已是夏日,待到能出兵時已到秋天,兵鋒至遼境內已是冬日。遼境苦寒,不適合冬日作戰,不如且等一等,待到明年開春再出兵吧。”

董遵誨搖頭到:“皇上,倘等到明年,遼人有了準備,攻城恐更為不易。”

柴宗訓解釋到:“遼不比江南,若要將其擊垮,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遼人久居北境,比我王師更為耐寒,且深入遼境作戰,地利本不在我,還是力求穩妥好一些。”

既是求穩,柴宗訓便不再糾結出兵方略之事,反倒是前往剛成立的輪船局,檢視航線開通的情況。

按照魏鹹熙的規劃,先期開通三條航線,由薊州港口出發,經停高句麗,到達扶桑,回程時停靠松江港。兩船對發,兩月一次。

第二條航線自穗都港出發,經停佔婆國,柔佛國,爪哇,蘇祿回到穗都港,同樣是兩船對發,不過沿途經過的地方較多,所以三月一次。

第三條航線,穗都直達蘇祿,兩船對開一月一次。

原本魏鹹熙還想開通閩越到琉球和蘇祿的航線,可現在能供他用的,只有六艘船。

造作局造的船不少,但多為軍船,前些時被劉光義以訓練水軍之名全給買走,魏鹹熙想說理都沒地方,皇上以大庾道一半賦稅養鐵騎軍,誰讓人家有錢呢。

航線開通後,造作局按照旨意將輪船刷成統一顏色,開往指定港口開始營業。

各將領眼見徵遼的旨意出來,但卻雷聲大雨點小,背嵬軍停在豐鎮不動,鐵騎軍也只是操練水軍,並沒有出兵動向,控鶴軍更是呆在幽州一動不動,於是便紛紛上書請戰。

不管是天氣嚴寒,還是大漠風沙,亦或遼騎兵強大,各將領紛紛表示不懼各種條件,願立軍令狀,不斬耶律賢,誓不回還。

柴宗訓對這些請戰奏摺一律不予理會,仍是關注著輪船局的運轉情形。

眼看已是入秋,輪船局各航線都完整的走了一遍,一趟航行下來,到達柔佛航線的輪船竟賺回造船成本的一半,魏鹹熙頓時信心滿滿,要增開航線。

但各軍仍是毫無動靜,一向沉穩少言的楊業也已坐不住,豐寧地處漢夷混居之地,局勢異常複雜,駐守在此每日都得小心翼翼,再不出兵,怕是要影響士氣啦。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