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宋> 一九八 賞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一九八 賞錢 (1 / 2)

正史上,因趙匡胤是靠武將擁立才建立宋朝。

後來為防止有將領造反,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用錢換走了武將的兵權。

不過趙匡胤活著的時候,因為威望甚著,雖防著武將,但也沒打壓太狠。

到趙光義做了皇上,因為威信不足,只能以文臣御武事,花費大量財力物力供養招募而來的軍隊,導致兵不知將,將不知兵。

在高梁河飆車失敗,將趙匡胤留下的精銳敗光之後,宋軍的戰鬥力便直線下滑。

柴宗訓不擔心武將造反,只怕封賞沒能滿足預期,導致戰鬥力下降。

有些東西,給出去就是一句話的事,但想收回,卻非得大動干戈不可。

柴宗訓要建立的是一個沒有世襲,沒有貴族的平等世界,如果此時又是封侯又是封公的,豈不是為自己設定障礙?

與魏仁浦沒有談妥,柴宗訓在背嵬軍軍制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個關於武將和士卒勝仗賞賜和軍餉發放的辦法。

先是時,背嵬軍是以人頭記功,割一個首級多少錢;將領指揮得勝,斬首或俘虜多少,也是用錢獎勵。

現在他乾脆將這個辦法推廣全軍,並且把軍餉分為四級二十個等次。

初入軍中基礎餉銀五百貫,勝仗一次後祿進一等,割首級五個再進一等,累積二十個人頭再進一等,若又立新功,便可上升一級,為都頭或同都頭。

都頭晉升指揮之間又有五等,以此類推,直到成為一軍統帥。

雖說沒有世襲的爵位,但對於軍中將領的兒子來說,出生之後便能過上優渥的生活,其眼界見識,遠非普通家庭子女可比。

更重要的是,這些將領的人脈,便等於是其子的人脈。雖然沒有爵位可繼承,但其起點便是大多數人一生奮鬥的終點。

既然謀定,各將領也已久候,柴宗訓便召開朝會,宣佈了賞賜方法。

“檢校太尉控鶴軍指揮使曹彬,破城二十三,殲敵二十萬,賞銀十萬兩。”

“檢校太尉靈州節度使潘仁美,破城十九,殲敵十五萬,賞銀九萬兩。”

“領中書令背嵬軍指揮使楊業,護衛大庾道,殲敵五萬,平江南叛亂,賞銀七萬兩。”

“控鶴軍副指揮使先鋒劉光義,破城十四,首登江寧城,賜進位鐵騎軍指揮使。”

“靈州節度副使王憲,協同作戰有功,賞銀五萬兩,賜進位武威節度使。”

“原鐵騎軍廂統領王彥進,收歸閩越、攻取甌州,破城十五,賞銀七萬兩;江南平叛不利,不予記功,著併入控鶴軍,仍任原職。”

餘下將領、軍士都依據條例各有封賞,一張聖旨唸完,國庫好幾百萬的銀子就沒了。

太監萬華在唸聖旨,柴宗訓卻留心著底下眾將領的反應。

曹彬聽到賞銀十萬,雖努力壓制,但臉上仍不自覺露出笑意。

潘仁美一直面無表情,王憲初始聽到賞銀五萬兩,頗為不服,接下來聽到賜進位武威節度使,隨即便露出笑容。

賞武將之功,本與魏仁浦無關,但他聽著聽著眼色便越發難看。

直到萬華唸完聖旨,眾將仍有些意猶未盡,倒是曹彬率先反應過來,跪下大呼:“臣謝主隆恩。”

徵南唐實戰第一功當屬劉光義,但劉光義是在曹彬指揮之下,也就是說,第一功臣是曹彬。

連第一功臣都跪了下去,其餘將領只能跟著跪下去高呼‘謝主隆恩。’,只留魏仁浦一人矗立在前面。

“魏樞相可是對封賞有異議?”柴宗訓問到。

“皇上,”魏仁浦說到:“將士們為國殺敵,豈能以銀錢議功?倘他日敗績,是否只須罰沒相應銀錢,便可視為無罪?”

柴宗訓說到:“若有戰敗,仍以前例論罪。”

“皇上,為何封賞卻只有錢,罰罪卻要殺頭?”魏仁浦問到。

不待柴宗訓回答,曹彬便說到:“魏樞相之意,本帥不敢苟同。朝廷養士,自是要打勝仗。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若尋常不拿餉銀,只在上陣殺敵時封賞,賞罰皆以銀錢來定,倒還說得過去。行伍拿了餉銀,自有你的一份責任。”

“依本帥看來,打勝仗理所應當,打敗仗自然要重罰。且勝仗後封賞並非是為賞功,而是激勵將士們再創佳績。”

大哥開了口,小弟曹翰也隨即拱手到:“臣附議。”

魏仁浦並不理他二人,仍只是說到:“皇上,上陣殺敵之將士能以首級議功,那些文書主簿等人呢?他們不曾上陣,但倘是無有他們,軍情如何傳遞?往來公文有誰處置?”

說到底,魏仁浦還是為了軍中的那些文職,柴宗訓反問到:“以魏樞相之見,該如何賞賜?”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