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宗訓終於帶著十二門火炮趕到天台山。
看到潘仁美在山下紮營,柴宗訓很不滿意:“潘卿,為何不攻?”
“皇上,”潘仁美解釋到:“楊李二賊目下已被困山中插翅難飛,不出幾日待其糧草告罄,自會下山投降。”
“不行,”柴宗訓喝到:“朕此來是為齊王報仇雪恨,須得儘早擒住此二賊,方能告慰英靈,如何卻停滯不前?即刻將火炮架起,朝山上轟去。”
潘仁美勸到:“皇上,山上有不少古蹟,炮火無眼,楊李二賊本就該死,若是因此汙了名山,豈不可惜?”
柴宗訓冷哼一聲:“古蹟毀了可以修復,任何事物都不能凌駕於齊王英靈之上,即刻朝山上發炮,炮彈打完之後,卿便率軍攻上去。”
“皇上……”潘仁美還要勸勸。
“朕意已決,”柴宗訓說到:“朕要讓天下人知道,敢以詭計暗害侮辱我大周將士,朕絕不留情。”
潘仁美只得執禮到:“臣遵旨。”
靈州軍副將王憲帶著軍士和工匠架設炮兵陣地,山地崎嶇,火炮太重難行,軍士難保會有怨言。
王憲喝到:“皇上的心意爾等還不明白?就是要以此火炮昭告天下,勿侮辱王師,否則只有死路一條。他日我等徵西域途中,便是不慎被俘,西域軍必懾於天威,善待我等。如此還不快些?”
連平常有些尖酸刻薄的王憲都如此說,軍士們趕緊將火炮架起來,隨即便朝山上開炮。
山上不比江邊,火炮爆炸後濃濃的硝煙味久久不散,且大山間聲音能量傳不出去,以至於令炮聲更響,震得李繼賢心膽欲碎。
這火炮可不比弓箭,躲過去就沒事,炮彈一炸,方圓數米不死既傷,彰武軍只能哭爹喊孃的等著挨炸。
“都督,”一個校尉急匆匆上前到:“都督,快想想辦法,再這麼幹挨炸,我軍有覆沒之險。”
李繼賢嘆到:“事到如今,除了下山投降,還有何法可想?”
“可到處都在爆炸,我軍無法集結,如何下山投降?”
“你可帶著本督親筆信,前往山下週師大營求見中原皇帝,只要他停下炮火,本督即率軍下山投降。”
“得令。”
校尉帶著李繼賢的降書,冒著炮火下山便要求見柴宗訓。
潘仁美說到:“皇上,使者定是為投降而來。不過為何只見彰武軍使者,不見靜海軍使者?”
柴宗訓淡淡一笑:“潘卿,你不是覺得只用火炮打仗沒有靈魂嗎?目下正是你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機會,且將你的智謀給朕看看。”
接著他又說到:“傳旨彰武軍使者,若為投降而來,便無須見朕。戰場拼殺,智勇不敵被殺也就罷了,卻為何要侮辱於齊王?敢做便要承擔後果,朕不接受投降。”
柴宗訓又笑了笑:“潘卿,朕就看你表演了。”
太監萬華出帳傳了旨意,校尉絕望的轉頭準備離開。
“兀那使者,”潘仁美出帳叫到:“可是李繼賢派你來投降的?”
校尉轉頭,面前之人著從一品武官袍服,外罩盔甲。能自由出入皇帝的中軍帳,定是大軍主帥潘仁美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