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宋> 一一七 出兵方向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一一七 出兵方向 (1 / 2)

辛辛苦苦在京察中佈置許久,沒想到卻被一道聖旨破壞。

原本朝中雖有不少反對聲音,但名義上還是趙匡胤獨斷。

如今突然冒出一個符彥卿,且符家子侄充滿朝中三司六部御史臺。

符彥卿振臂一呼,必是群情響應。

趙德昭憤懣不已,質問趙匡胤:“父王,當日皇上欲授符彥卿魏王時,明明魯王韓通已在反對,為何你不附議?若你與韓通一起反對,皇上必會收回成命。”

趙匡胤苦笑一聲:“大郎,你沒發現這符彥卿從入獄到拜相,都是皇上早已安排好的麼?甚至從京察開始,皇上便已佈局,安排符氏宗親進入朝堂,你苦心孤詣,卻全在皇上的計算之中。”

趙德昭不甘心失敗:“我好不容易賣個人情給韓通,父王為何不與他同聲共氣?若你二位重臣極力反對,事情怎會變成這個樣子?”

趙匡胤嘆息到:“便是我與韓通一起反對,皇上一道聖旨下來,我也不得不遵,爭有何用?”

趙德昭低下眼簾:“說到底,只因父王不是皇帝,所以我便再計算,也敵不過一道聖旨。”

趙匡胤大驚失色,左右看了看,低喝到:“如此大逆不道之言,怎能出自你口?”

“從前的小趙,已隨著嘉敏一起去南唐啦。”趙德昭深吸一口氣:“父王,便是符氏宗親充盈朝堂,我等亦不可妄自菲薄。符彥卿不過一介武夫,只要我等稍微用計,這朝堂之上仍是父王說了算。”

京察進入尾聲,符氏子侄也在適應新的角色。

之所以安排符昭願、符昭義分別到荊南和淮南任職,只因荊南近南漢,淮南與南唐隔水相望。

楊業已帶著背嵬軍,隨符昭願一道去往荊南適應氣候,並在荊南軍中挑選優秀之士充盈背嵬軍。

柴宗訓應魏仁浦之請,開了恩科,選拔官員。符彥卿亦調動符氏族人,開始為征伐南漢籌集糧草。

而慕容德豐也開始訓練一支火軍,專一用來剋制南漢象軍。

一切都朝著柴宗訓計劃的那樣發展,隨時都可以出兵伐南漢。

這一日柴宗訓率領眾將檢閱三軍後,商議具體的出兵方略。

此時慕容延釗已回到汴梁,徵南漢軍仍是由鐵騎軍、新軍以及先期已到荊南的背嵬軍組成,三路軍互不統屬,必須要有個具體的出兵方向。

曹彬站在沙盤前率先說到:“啟稟皇上,臣以為,樂州地勢稍為平緩,鐵騎軍以騎兵為主,當從此地出發直取韶州,進逼南漢都城穗都;新軍步騎兼半,可自全州出發,迂迴策應;而背嵬軍可做奇兵,從連州出發,拿下清城兵鋒便可直取穗都。穗都一下,南漢各地傳檄可定。”

慕容德豐贊到:“曹太尉之策甚好,我三路大軍齊發,穗都旬日可破,那南漢主劉鋹本是昏庸之輩,嶺南子民無不盼望王師,只要攻下穗都,南漢便算收歸版圖。”

慕容延釗對此卻有不同意見:“皇上,臣以為,全州、連州之地多山,山中滿是瘴氣,若從此二地出發,恐會令兵士因水土不服而瘟疫橫發,以臣之見,不如合兵一處,自韶州直逼穗都。”

柴宗訓點點頭:“齊王之言不無道理,若兵士未死於戰場,卻死於瘴氣瘟疫之中,那可太不划算了。”

雖然從千年後回去的柴宗訓知道南漢地形是什麼狀況,但此時沒有抗生素,人們身體素質又差,從乾旱少雨的地方去往溼潤的南方,保不齊真會爆發瘟疫。

曹彬說到:“皇上,南漢山地並不適合大規模合兵作戰,否則施展不開,必會造成兵力浪費。何況深入敵境作戰,若無牽制,南漢隨時可組織勤王之師,我軍將會陷入數面受敵的險境。”

慕容延釗有些不悅,若以曹彬的方略出兵,鐵騎軍將是攻打穗都的主力,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

慕容延釗還是那個想法,只想保住他的富貴,若由他率主力打穗都,便是一場輸不起的仗,若非必要,他現在連兵都不想帶,更何況帶著壓力打仗。

“曹太尉,”慕容延釗說到:“既是牽制,不如便讓鐵騎軍來吧,鐵騎軍畢竟騎兵為主,速度要快過新軍,可從多個方向支援。所以,本王認為鐵騎軍當由全州出發,攻打連州;新軍可同時攻打韶州。”

“如此,南漢各軍自顧不暇,當組織不起援軍。便真是有援軍,以鐵騎軍的速度,也可將其阻擋於穗都之外。”

曹彬搖頭到:“齊王,連州之地多山,不利於騎兵行軍。末將之所以將新軍安排在此線路進兵,乃是因為新軍步騎各半,可用步兵攻城掩護騎兵進發。”

“此於鐵騎軍來說並不矛盾,”慕容延釗說到:“鐵騎軍也常演練步軍戰法,若到臨敵之時,一半騎兵換成步兵,剩下的騎兵便多出一匹馬來,如此行軍速度當再進一步,更適合自連州出發。”

曹彬不像慕容延釗這樣有私心,攻下穗都本是大功一件,誰都想搶,但鐵騎軍的確比新軍更適合從全州出發:“齊王,如此換來換去也太過於麻煩,新軍步騎各半,的確比鐵騎軍更適合做策應。”

“二位休再爭論,”柴宗訓攤開手掌:“出兵之前,還有一件事情要做。”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