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宋> 一一四 釋放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一一四 釋放 (2 / 2)

楊延平上前到:“魏王,若此處適宜建成,便在此開工吧,雨水沖刷倒不須懼,正因為此地乾旱少雨,所以才有大片大片的黃土。”

符彥卿搖頭到:“既是乾旱少雨,更不適合建城,否則敵軍只須圍而不攻,城內便會因缺水而自潰。”

“此處離雲州不遠,屆時或可支援?”楊延平問到。

符彥卿淡淡到:“本王若建城,便要屹立千年不倒,豈能建一座缺水之城?再向前看看吧。”

幾人繼續向前,一路甚為荒涼,幾乎沒有人煙。

過了兩三日,才終於看到些許綠色,也能看到幾處炊煙。

“此為何地?”符彥卿問到。

“魏王,”楊延平說到:“此處暫無名,末將曾派斥候到此偵測,據說此地曾為鮮卑北都,後為突厥遊牧地,不過水草不夠豐茂,漸漸便無人了。”

符彥卿四周看了看:“按我等出行方位,此處東南方應為懦州,翻過太行便應能至幽州。本王先前曾到過遼國上都,距離應與幽州相當。且此處有草,便不缺水,不如就在此建城吧。”

楊延平稍稍有些擔憂:“魏王,此處已深入遼人境內,若建城之時遼人來攻怎麼辦?”

符彥卿說到:“先前本王便考慮過,皇上攻前七州時剿滅遼人十五萬大軍,以至於收歸後七州時遼人發不出一兵一卒。”

“幽雲攻下已有時日,北漢也收歸版圖,遼人卻一直按兵不動。”符彥卿繼續說到:“以本王對遼人的瞭解,當是遼國內發生重大變故,不如趁此機會趕緊修城,便是有遼兵來擾,不過小股勢力,當不足懼。”

“好,”楊延平說到:“末將即刻調兵前來修城。”

符彥卿指著起伏的山脈說到:“城牆便依山脈而建,城門設在此處,便是遼人鐵騎再兇悍,他也飛不過去。”

“妙,妙,”楊延平拍手到:“此處新城,還請魏王命名。”

符彥卿拱手到:“本王何德何能,敢命名新城,還是等新城建起之日,上奏皇上,懇請皇上賜名吧。”

楊延平笑到:“皇上已有旨意,還是請魏王命名,以彰顯魏王功績。”

“本王豈敢,”符彥卿問到:“楊統領,此處無地名,此山可有名?”

楊延平說到:“聽斥候說,歷次赴遼境內打探訊息,回到此處方覺心安,便如老百姓喜獲豐收一般,所以便將此山名為豐山。”

“好一座豐山,”符彥卿說到:“城池既是以山為界,依山而建,且為鎮守國土,不如便叫豐鎮吧。”

“好,好,豐鎮,好名字。”楊延平再次拍手:“謝魏王賜名。”

正史四百年後,朱元璋也曾在此地修建長城,且一直儲存到後世。

選定城址,楊延平隨即派大軍駐紮此地,徵發民工開始修城。

符彥卿本欲在此監督,卻被楊延平催著回去與遼國使團談判通商之事。

遼人除了放牧之外,本不事生產,先前佔有幽雲,所謂的通商不啻於搶劫。現在幽雲迴歸大周,且遼國力衰弱,有大周強大的軍力支援,遼人再也不敢造次。

好在炎夏向來以禮儀之邦自居,所以並未欺遼人太盛,不過佔些便宜而已,遼人便感恩戴德不已。

做完這些,楊延平卻又說接到聖旨,催符彥卿回汴梁。

符彥卿對豐鎮建設之事不放心,楊延平卻說到:“魏王莫非要抗旨不成?”

無奈,符彥卿只得帶著符昭願和符昭義回汴梁。

“父王,”路上,一直帶著疑惑的符昭願開口到:“孩兒心裡一直沒底,皇上和楊延平到底演的哪一齣?”

符彥卿也搖頭到:“本王實是不知,先前去往豐鎮之時,看楊延平情況,當是對這一路很熟。且以楊業之能,應當也能看出可在豐鎮建城,為何單單等本王來指點?”

“還有通商盟約,”符昭義也跟著說到:“看遼人那景象,似乎只要大周願意通商,便是連國都都可相送,根本不須我等費力去談。”

“父王,”符昭願接話到:“還有一事,孩兒一直不敢向父王稟報。”

“何事?”

“當日父王關押大牢,不明就裡的符昭良於大名集結兵力準備上汴梁營救,卻被經過的楊業斬殺。後楊業又勸軍士各歸其營,一場大禍就此消弭。”

符彥卿大驚失色:“符昭良竟敢造反?皇上是否知道?”

符昭願想了想:“以楊業之忠,皇上定然已知道。只是符昭良還未成行便被斬殺,所以皇上便未計較吧。”

符彥卿一抽馬背:“快,快些隨本王回汴梁請罪。”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