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奚底的計謀不可謂不毒辣。
他早已到達涿州,卻神不知鬼不覺繞過涿州,埋伏兩側。
待周師來取涿州,便可從兩翼包夾,李光實亦可從城內衝出,如此對周師形成三面合圍。
以遼國騎兵的機動性,周師要想逃出生天,除非肋下生了雙翼。
接到李光實的密報,柴宗訓驚出一身冷汗,,慕容德豐和曹彬更是高呼吾皇聖明。
柴宗訓暗呼一聲好險,其實他也快頂不住壓力準備要出兵,畢竟勞師遠征卻裹足不前,不是誰都能想明白的。
之所以耐著性子多等了幾天,是因為他記得正史上宋遼前期一直是齷齪不斷的,宋一直矢志收復幽雲十六州,遼每次卻也積極應對,一直打到檀淵之盟。
便如李光實所說,遼國朝堂上矛盾重重,但作為政治的延續,戰爭一直不都是解決矛盾的最佳方式麼?
畢竟打死敵人除外患,打死自己除內亂。
按照正常速度,耶律奚底早就該到了,卻一直沒有訊息,必然有陰謀。
如果無法識破陰謀,最好的辦法是按兵不動,原地等待,等敵人自己露出狐狸尾巴。
“目下耶律奚底命李光實出兵作餌,”柴宗訓問到:“卿等以為如何?”
慕容德豐想了想:“回皇上,此事倒也好辦,涿州守軍已被俘獲一部分,可令李光實遣副將再戰。”
“若副將再被俘獲,城內兵力不足,無力再戰,耶律奚底自然便要親自上陣了。”
柴宗訓當即密旨李光實,命趙思禮出戰。又嚮慕容延釗發出旨意,耶律奚底已到,須得時刻注意戰場動向。
李光實如此這般交代一番,趙思禮挑出營中那些意志不太堅定的將士出城尋周師決戰。
前行不遠,正遇上準備攻城的曹彬軍。
步軍怎是馬軍的對手,才接上陣,曹彬軍一擊便散。
騎兵速度快,迅速追上敗軍又是一頓打。
敗軍嚇得亡魂冒泡,只顧潰散逃命。
趙思禮欲再追,手下校尉阻攔到:“統領,窮寇莫追,況我軍已勝了兩陣,便是回營,對李統領也算有了交代。”
“你懂什麼,”趙思禮喝到:“周師如此不堪一擊,正是我等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莫非你要將此機會拱手送人?”
“可我軍兵力不足…”
“若是兵力足,如此建功的機會豈能讓與你?”
說的也是,校尉不再猶疑,隨著趙思禮拼命往前追。
接下來的劇本便再熟悉不過,趙思禮帶著部下衝入山谷,被周師四面包圍,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只能舉手投降。
周兵再次換上遼兵的盔甲,由趙思禮帶著,佯作中了埋伏潰散回城。
聽聞涿州敗績,兀裡奚再次怒氣衝衝的入城。
“李光實,耶律大帥命你出城作餌與周師交戰,你卻只讓副將出戰,反倒中了周師圈套,你可知罪?”
李光實連忙解釋:“兀裡奚統領,當日大帥命末將出戰,末將便說過城內兵力不足…”
“你為何不傾巢而出?”兀裡奚質問打斷。
“若傾巢而出,周師趁機攻城怎麼辦?”
“有大帥在側,你怕什麼?”
“既是大帥在側,”李光實反質問到:“為何眼睜睜看著我軍中伏,卻不施以援手?”
“是你的副將太過於輕敵冒進,”兀裡奚喝到:“你敢質疑大帥?”
“不敢,”李光實拱手到:“只是末將身負守土職責,萬不敢擅離職守,輕易出城。”
“這一次大帥重新下令,”兀裡奚說到:“命你速帶涿州全部守軍出戰,若能成功誘出周師,不僅不治你前次喪師之責,還會為你請功。”
李光實當場拒絕:“末將兵力不足,絕不會輕易出城。”
兀裡奚眼珠一翻:“你敢抗拒大帥軍令?”
“兀裡奚統領,”李光實說到:“僅憑你三言兩語便令我涿州守軍傾巢而出,若失了城池,由誰擔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