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
“那我們住哪兒?”
“我們祖祖輩輩都在這裡……”
會下人群亂成一團,徐文山示意了許多遍,下面的人才安靜下來。
“風石村本身並不產糧,你們在這裡討生活,都是幫著鹽幫做事,都是打雜的,把那些鹽幫打手當老爺一樣伺候,才換來一點糧食。現在鹽幫沒了,沒有那麼多活計給你們做了,你們不去鹿鶴溝,去哪裡?喝西北風麼?”
底下的村民一想,也確實是這個道理。徐文山接著道:“到了鹿鶴溝,有很多活計給你們做,做多少事,就賺多少錢,誰發財,誰窮困,都各憑自己的雙手,不靠其他人。住的地方有,我會讓工兵營修一個臨時城寨,你們就暫時住哪裡吧,等你們賺到足夠蓋房子的錢,就搬出去。”
村民聽到此處,覺得這安排也不可謂不妥善,只是就這樣離開故土,仍然有些不捨。
徐文山道:“現在就有一個賺錢的機會,你們每人到工兵營那裡去領裝備,包括風石村任何人在內,每十個人組成一個小隊,出村去捕獲流竄在寨外的強盜,每帶回來一個強盜,賞錢1000文。”
聽了這個,村民又開始議論紛紛,捕捉強盜什麼的,對他們來說還是過於艱辛的挑戰。何況說是1000文,十個人分下來每個人也就100文。
徐文山繼續道:“不要小瞧這1000文,你們一天內若是捉到10個強盜,不是就能賺10貫?天底下哪有這麼容易賺錢的法子?寨外的強盜又何止一兩百?只要抓肯定就能賺。
“每個十人隊其中都會有兩名經驗豐富計程車兵,你們不用擔心打不過強盜,若是遇到大批強盜,打不過也可以跑。”
村民們把這筆帳算清楚後,都變得興奮起來,看樣子馬上就像抄傢伙上。徐文山還擔心這些村民因為畏懼強盜而不敢去,現在看來,自己好像開了武裝捕奴隸的先河?
……
“你昨天抓了多少個?”
“昨天?不是今天才開始抓麼?”
“你傻啊,早點抓多抓點,賺得多啊!”
“昨天晚上那黑燈瞎火的,還敢出村抓強盜?”
“咳,什麼強盜,都是些不入流的貨色,我們一去,早就嚇得屁滾尿流了……”
第二天的風石村,“抓強盜”成了村中的主要話題,相互打招呼的話從“吃了沒?”變成了“抓了幾個?”
人們把這些外出捕捉強盜的小隊稱為“捕賊團”。金錢的力量是巨大的,村民對周圍強盜的最後一點恐懼,也隨著“捕賊團”的大肆發動而煙消雲散。
這個淳樸的山村沒有經歷過“三角貿易”那種“文明的洗禮”,對這些罪大惡極的強盜又沒有什麼心理負擔,自然是能用上的法子都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