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你沒聽錯,新世界的股東,新時代的高層,坐擁京城戶口以及三環內一套百平房子的林鎮遠,被對方給甩了。
而林鎮遠被甩的原因,只是因為:
“我覺得我們各自對於文學的不同看法,使我們難以生活在一個屋簷下。”
……
“這姑娘還挺真實的,大款都不想傍。”張昀聽完林鎮遠的話,嘀咕著說道。
“那姑娘叫什麼?”齊曉芸則問道。
“她叫徐佳,是金陵師範學院的學生。”林鎮遠說道,“她其實不是很喜歡編劇,她對文學比較感興趣。”
“不喜歡編劇?那你就寫唄,你又不是不會寫。”張昀理所當然地說道。
“不是那樣的。”易學斌在旁邊幽幽說道,“人家姑娘喜歡的文學,可不是咱們能寫的文學。她喜歡的文學,是矯揉做作派的文學。”
“什麼意思?”張昀茫然地問。
“就是……《世界盡頭》,你知道吧?”易學斌舉了個例子。
“等等,我好像有點印象。”張昀感覺自己好像聽過這個名字。想了半天,他想起來了,“‘這個世界不是有本事的人的世界,而是有錢人的世界。’是不是那本書?”
“哦?你也看過?”
“不是,瑤瑤之前跟我說過。”張昀呵呵笑了笑,“原來是這種狗屁不通的文學啊,那品味也是有夠差的。”
“話也不是這麼說的,這種書有市場,就說明這種書迎合了某些人的心理嘛。”易學斌道。
所謂的“這種書”,是什麼書呢?
大概就是一本書集合了好幾個中篇,這些的故事性暫且放在一邊,通常情況下,它們都以第一人稱視角為主視角,但卻不講自己的故事,而是開篇來一句“我有一個朋友,他叫XXX……”,然後透過這個朋友做了某一件事,得出一個人生哲理。
行文中間自然而然要帶上一些諸如“原來所謂的人生,大概就是這樣的反覆無常”之類的很有感覺的句子了。
你要是沒看過這類書,那你至少聽過“苑子文苑子豪”那對北大兄弟寫的《我們都一樣,年輕又彷徨》。
再不濟你也該知道大冰的那句“我有故事,你有酒嗎”吧?
就是類似的“這種書”。
這種書對於有些人生經歷的人來說,基本就相當於茅房的廁紙——啊不,用這種書擦屁股都嫌硬。但對於那些三觀還沒有形成,對這個世界從未真正看過的學生們來說,真可謂“甜口良藥”。
所以即便張昀覺得沒啥意義,但不可否認,這種書的市場還是非常大的。
“大學都上三年了,怎麼還能喜歡這種文學呢?”張昀納悶道,“而且就算徐佳喜歡這種文學,也跟和你在一起這件事不衝突啊,怎麼就分手了?”
“因為……”林鎮遠苦澀一笑,“《世界盡頭》的作者落雨去了他們學校籤售,然後兩人就看對眼了。”
“……草!”張昀直接我了個大草!
難怪徐佳會和林鎮遠分手,難怪易學斌會說林鎮遠被人挖牆腳了,鬧了半天是《世界盡頭》的作者搞的事啊!
不過仔細想想,還真就非常合理。徐佳喜歡《世界盡頭》那種書,作者勾勾手指,她可不就捨身奉獻了嘛!
“這事兒啥時候發生的?”張昀理清楚了頭緒,問林鎮遠。
“你去美利堅那陣吧。”林鎮遠回答道。
“那你今天去幹什麼了?”張昀又問。
“……”林鎮遠沒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