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地講,真正能在國外引起大規模討論的華語電影,寥寥無幾。
從華語電影開始發展到現在,也只有《霸王別姬》、《臥虎藏龍》等幾部電影曾經在國外收穫粉絲。
哦,當然還有李小龍的眾多功夫電影。
哪怕前幾年火到不行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在美利堅上映時也大多是海外華人貢獻的票房。
然而,就是這樣一種情況下,04年,一部名為《功夫》的電影橫空出世。
那一年,國內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相當不好,哪怕《功夫》拿下了年度票房冠軍,在口碑上,它依然是失敗的。
但《功夫》在國外的口碑,卻與國內截然相反。
國內的大多數人認為《功夫》的武打動作過於“虛無縹緲”,看起來雖然震撼,但過於虛假,與當時流行拳拳到肉的武俠片格格不入;而國外觀眾卻反而認為《功夫》的武打動作,堪稱武俠片的巔峰。
事實證明,那時國人對《功夫》的負面評價,並非《功夫》不夠強,只是《功夫》的武打特效過於超前罷了。
《功夫》在國外的討論度極高,粉絲更是無數。這部電影甚至因為其經典的喜劇橋段、天馬行空的武打動作,而被一些人稱之為“邪典電影”。
&ndb上,《功夫》的評分達到了7.8分;rottentomatos的top critics新鮮度達到90%,audience score則是89%,其中audience score上,《功夫》是華語片在rottentomatos中得分最高的。
你不需要知道這些英文單詞是什麼意思,你只要知道這個得分既權威又牛逼就行了。
大眾評分代表了外國人對《功夫》的喜愛,而行業內的人的評價,則說明了《功夫》足以成為經典的原因。
《功夫》曾被“加菲貓之父”比爾莫瑞稱之為“當代喜劇的最高成就”,“《功夫》上映之日,美國喜劇工作者應當默哀一天”;在紐約大學,《功夫》入選了學生必看的50部電影,是為數不多的華語電影;《阿甘正傳》、《美麗心靈》等眾多好萊塢知名編劇,同樣也對《功夫》讚不絕口。
甚至於,《功夫熊貓》中的很多橋段的靈感,都是脫胎自《功夫》……
如此種種,換成別的華語片,張昀還擔心一下,但既然是《功夫》……
根本不用擔心。
他就等著,看這幫外國人大開眼界呢!
而接下來的發展,也完全證明了張昀的想法。
當《功夫》電影正式開始,激昂魔性的響起,當“還有誰”三個字猛然炸響,這群沒見過世面的老外,就再也不商量著提前離場了。
他們的眼睛死死盯著銀幕,開始隨著劇情發展,發出“哈哈哈哈”或者“哇哦”的笑聲和驚呼聲。
“醬爆”露著半拉屁股被包租婆暴揍,他們哈哈大笑;三大高手大戰斧頭幫,他們驚呼;
男主和包租婆街頭賽跑,他們爆笑;天殘地缺琴殺三大高手,他們驚得說不出話來;
看到火雲邪神的造型,他們笑得不能自已;看到“獅吼功pro&nax”版,他們目瞪口呆……
將近兩個小時的觀影體驗,酒會上一個人也沒有離開。
大廳裡所有人彷彿都被施展了定身術,就連那些本應該提供服務的侍從,也因為陷入電影劇情之中,半天不肯挪動一步。
幸好,需要服務的人也沉浸其中,這點小小的問題被掩蓋了過去。
當《功夫》最後一個鏡頭結束,片尾曲轟然響起,現場觀眾方才從震撼中醒來。
“現在的華夏電影已經這麼精彩了嗎?”
“我從來沒想過我會看一部華夏電影看到挪不開眼睛的地步。”
“我也看過許多武俠電影,但這部是我看過最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