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226 無出其右! (1 / 2)

“換一種形式,難道就不行了嗎?”沈方元盯著張昀,冷冷地問道。

“當然可以。”張昀如是答道。

“既然可以,那為什麼一定要拍恐怖片?你不知道,這裡面有些東西,與社會價值觀不相符嗎?”沈方元步步緊逼。

“我知道這種東西與社會價值觀不符,採用恐怖片的形式,也是為了刺激觀眾,促進收視率。”張昀沒有任何隱瞞地告訴沈方元。

然而,說完這些,他卻話音一轉,問道:“但沈局長,我想問問您,您小時候,聽過鬼故事嗎?”

“這個……聽過。”沈方元愣了愣,“你想說什麼?”

“您是怎麼聽到這些鬼故事的?”張昀沒有回答,又問。

沈方元遲疑了一下,說道:“我父親講給我聽的。”

張昀略帶著回憶,緩緩說道:

“我小的時候,我爸爸偶爾也會給我講鬼故事。我記得很清楚,那時候我家還在農村住,家裡沒有電腦,沒有網路,連手機都只是能打電話發簡訊的手機。那時候,能讓我獲取更多知識的,只有書本,以及老一輩人講的故事。

“我現在還記得,我當時也就七八歲,我爸爸抱著我,給我講《人皮》的故事。那時的我什麼也不懂,只知道書中那個能把皮剝下來,用畫筆描眉的惡鬼是如此的兇惡恐怖。我會為王生被它挖掉心臟而憤恨,我也會為道士最終殺掉惡鬼而振奮。

“那時的我不懂人不要被表面的美好所迷惑,更不懂得忠言逆耳利於行的道理。我只知道道士是好的,惡鬼是壞的,王生是糊塗的。

“長大以後,我才漸漸明白,哦,原來惡鬼象徵著美麗卻作惡的,道士象徵著醜陋卻善良的。

“那請問沈局長,我以後有了孩子,我會不會給孩子講這樣一個故事?

“等我的孩子長大了,他會不會給他的孩子講這樣一個故事?”

“你到底想說什麼?”沈方元察覺到了張昀的目的,直截了當地問。

“我想說的東西很簡單,像《人皮》這種蘊含著華夏傳統文化與思想的故事,不應該埋葬於歷史長河之中。”張昀終於說出了自己真正想說的,“如今的小孩子,他們不像幾十年前一樣,只能從老人的口中和書裡獲取知識。他們只需要在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上,輕輕一點,便能看到他們想要的東西。成年人同樣如此。

“而在這個資訊碎片化的世界裡,最能讓大家接收到海量資訊的,便是電影、電視劇和書。

“現在經常說,要培養文化自信,要傳承傳統文化。我想知道,那些流傳了千年的民間傳說,算不算是傳統文化?為什麼現在的電視劇可以三觀不正,可以男主有老婆還要和女主談戀愛,而那些人們喜聞樂見的民間故事、鬼怪傳說,卻慢慢淡出了我們的視線?

“或許,那些故事裡,確實有著諸如封建迷信的糟粕存在,然而其故事核心,難道不是激勵人們奮發向上嗎?我們為什麼就要因為它們裡面存在的一些不符合社會價值觀的小缺點,就將所有故事都拋棄呢?

“如果真這樣繼續下去,那或許若干年後,棒子有他們自己的民間傳說體系,日笨有他們自己的民間傳說體系。而我們華夏的年輕人,卻不知道華夏的民間傳說是怎樣一種風貌。

“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或許若干年後,我們的孩子看到九尾妖狐,會問那是不是玉藻前;看到天狗食日,會問那天狗,是不是陰陽師裡的大天狗。

“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張昀字字鏗鏘,說到最後,就連自己都有些悲憤難以自已,其他人更是盡皆沉默了下來。

誠然,華夏諸多民間傳說和習俗中,有著許許多多的糟粕,但那是時代限制下的必然產物。如果僅僅因為些許糟粕,就否認其全部存在價值,那實在是因噎廢食。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