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回檔之1995> 第087章:專題報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87章:專題報道 (1 / 3)

比起拍攝時的瑣碎,央視剪輯後的專題,如同一隻精心製作完成後的‘香腸’,觀賞性要提高許多。

五分鐘的短片,採取一種遞進式的敘事節奏,開端以‘一月發表9篇文章’的媒體新聞作為切入,引出一個近期在中原省廣受關注的少年作家。

隨後,央視介入採訪。

鏡頭中的女主持與一個少年侃侃而談,關於寫作,關於學習,關於集郵,關於書法。

還有繞不過去的學習成績。

1022分。

簡短一段開篇,一個天才少年的形象躍然而出。

然而,當觀眾以為僅止於此時,少年人出版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本書,並且對出版社建議,向河元市進行捐贈,同時向學校領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進一步產生了‘美麗河元’徵文活動。

敘事進行到這裡,觀眾也明白,開始昇華了。

再想想專題的名稱,《心繫家鄉的少年作家》,一個少年人,自己成名了,還不忘記身邊的同學們,希望透過徵文活動讓大家一起對文學感興趣,一起實現進步,對於一個16歲的孩子來說,能有這樣的想法,實在不錯。

然而,如果僅止於此,央視的專題啊,是不是太小題大做了一些?畢竟這年代,全國各地,類似的人和事,實在不少?

央視似乎準確地猜中了熒幕前許多人的心思,於是,敘事再進一步。

送戲下鄉。

自己成名了還不忘同學們的少年作家,發現在家鄉戲劇團工作的鄰居已經很久沒有開工,斟酌之下,親手策劃了一場‘送戲下鄉’地推活動,不僅讓戲劇團重新恢復活力,還使得地方上一家默默無聞的小酒廠迅速引發關注,並且帶動了更多的就業,少年作家的另外一位鄰居,就因此在酒廠找到了工作。

報道進行到這裡,央視引用了《青年日報》上堪稱經典總結的‘一舉三得’,讓劇團得到工作,讓酒廠得到宣傳,讓百姓得到娛樂。

如果說,專題報道進行到之前的‘徵文活動’,電視機前的觀眾還只以為某個少年只是很有才華,人品也還不錯。當敘事進行到‘送戲下鄉’,看著鏡頭中群眾熙攘的熱鬧開戲場景,聽著某個酒廠老闆講述少年作家設計廣告語裡的人文精神,還有工人們的笑臉和一車車往外拉的白酒,大部分人的感覺就變成了……這玩的吧?

怎麼可能?

然而,鏡頭中,蘇杭親手寫下的‘送戲下鄉’地推方案手稿,還有一系列都指向某個少年的採訪人證,加上央視本身天然的強大公信力,無數的觀眾,又不得不相信起來。

真的有這麼一個16歲的少年,不僅是少年作家,還策劃了一場大型的商業活動,讓家鄉的許多人都因此受益。

專題的最後,是一段訪談。

關於寫作,少年說,從小喜歡,而且,也想賺一些稿費,讓父母過得更好一些。

關於徵文,少年說,獨木不成林,希望同學們能和自己一起進步,讓大家在寫作上更好一些。

關於送戲,少年說,看到身邊人生活不好,也就想著力所能及,讓所有人都能過得更好一些。

於是,再次昇華。

主持人準確抓住了其中的幾個字,‘更好一些’,並且聯絡少年作品裡諸多對家鄉意象的描述,一步步契入主題:心繫家鄉的少年作家。

千家萬戶的電視機前。

無數的觀眾,都在不知不覺被帶入到某些情緒當中。

是啊。

如果沒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讓家鄉的身邊人‘更好一些’的心思,某個16歲的少年,不可能做出那麼多的事情。

許多人還想到了孟子的那句名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