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一章關鍵時刻怎麼可以分心
一百三十毫米後裝滑膛炮,雖然是後裝炮,炮彈也是開花彈,不過這並不是成功的炮彈,這種開花彈,可以看作是一枚神火飛鴉縮小版本的火箭。
只不過,用來推進的火箭,變成了用來在炮膛裡爆炸,利用爆炸的衝擊力,將炮彈推出去。
由於後裝炮炮膛的密封性更佳,所以火炮射得更遠,不過威力依舊不能讓全旭滿意。別說與後世同樣一百三十毫米口徑,哪怕是八十八毫米口徑的榴彈炮,也足以甩開這種滑膛炮幾條街。
但是,無論從哪個維度來考慮,這次一百三十毫米的滑膛炮以用圓柱型花花彈的研發成功,都是一種跨時代的變革,戰爭之王,終於有了一些戰爭之王的樣子。
全旭原來想過購買,不過無論如何購買,解決不了根本性的問題,該有的環節不可缺乏,大明無法實現從農業社會,直接向工業社會的轉變。
那隻能採取迴圈漸漸的方式,一步一步來,步子大了,就比較容易扯到蛋。
全旭目前最大的優勢是他不缺錢,不缺地盤,缺的是人力。當然人力資源要想轉變成效率,那還需要合理的制度。
全旭在遼南這個更廣闊的地盤上,搭建了一個廣闊的平臺,可以供所有人放手施展自己的才華。
旅順口,全記造船廠正在興建一座巨無霸的造船廠,木材、鋼鐵、沙石、水泥將採取自產的方式。
這座巨無霸的造船廠擁有一共要修建八座船塢,每座船塢至少可以修建三千料以上的大海船。當然全記船廠此時並沒有修建三千料以上大海船的經驗,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全旭的要求。
同時,全記船廠的管事們也拿著錢,前往福建、廣州、南京、天津等幾個老牌造船廠挖人,那些一輩子都在跟艦船打交道,技術精湛的老工匠是他們的最愛,從小便耳濡目染,年紀輕輕便學會了怎麼造船的年輕人同樣也很受歡迎,沒經驗不要緊,可以學嘛!這幫傢伙挖牆腳的本事實在兇殘。
船廠都還沒個影呢,他們就挖到了八百多名工匠。
不少巨木也被釘成木排,被大船順著海流或遼河的河流拖了過來,在岸上堆積如山。
那些從各個造船廠挖來的工匠正忙著處理這些木材,確定沒有蟲眼之後便拿去燻,使其脫水乾燥。
這是一門技術活,造船的木材得花上幾年時間晾乾才能用,太過乾燥不行,被海水一泡便發漲,吸水變沉,太溼也不行,在海上烈日暴曬之下木材會脫水,整個船體結構也就被破壞了,太乾太溼都會要人命的。
只有最富有經驗的工匠才知道怎樣做才能讓木材保持最佳狀態,確保船體結構穩定和牢固,這正是那些老工匠珍貴的原因。
遺憾的是,大明並沒有給這些寶貴的工匠以他們應得的待遇,清朝也沒有,但是在遼南,他們卻有著符合身份的待遇。
全旭為工匠們採取了更為詳細的級別待遇,從原來在全家莊鎮模糊的五級制度,改為九級制度。
既初級工三級,初級工比較容易獲得,在見習期或稱為學習期一年期滿後,參加理論考試和實踐操作兩部分組成,理論和實踐各佔百分之五十的成績。
初級一等工,月薪不低於五百錢至一兩五錢銀子之間。
初級二等工,既拿到初級工工作滿三年,表現良好,考評合格,與初級一等工一樣,工資待遇。月薪不低於二兩銀子,到三兩銀子之間,這樣以來,初級二等工,一年的收入至少在二十四兩銀子以上。
到了中級工級別,在全記各工廠裡,已經算是頂大梁的老師傅了,成為中級工,要麼有至少八年從業經驗,要麼有突出貢獻,要麼可以獨擋一面。
中級工的收入就可以趕上普通官員的合法收入了,他們每年收入至少在六十兩銀子以上,多者則達到三百兩。
至於高階工,從業年齡十五年以上,技術裡面屬於領軍人物,比如說全記體系內,目前可以評為高階工的一個人也沒有。
全旭非常清楚,全記招募的工匠,大部分都是泥腿子出身,他們的技術只能算馬馬虎虎,勉強可以過關,與真正的大匠師相比,那還差得遠。
如果降低了高階工的含金量,與將來是非常不利的。
就像全家軍的軍銜目前為止,只提到上校級別,掛著上校級別的都是掛旅長職務,比如炮兵旅劉全,第一步兵旅馬應虎、騎兵旅戚元弼等等。
全旭沒有辦法給他們提到大校或少將軍銜,將來全家軍擴軍到十幾萬,或幾十萬的時候,他們應該掛什麼軍銜?
所以,全旭只能往下壓,團長只能是少校。當然,全家軍的團也是小團,才五百多人馬而已。
工匠級別薪酬體系的建立,就是為了減少所謂管事人員待遇,擁有九級工,管你什麼廠長,副廠長,在九級工面前,都要降低姿態。
金州就了全旭的工業基地,沿著造船廠周圍,則是規模更為龐大的木料加工廠,這裡的規模,比登州的木料加工廠大了十倍不止,光佔地面積就多達四千五百多畝。
木料工廠北面,則是一座專門生產馬車、手推車、鹿車以及各種車輛的車輛工廠,工業基礎建設,對於車輛的需要是無窮無盡的,有多少車輛,將來都能用上去。
除了車輛工廠,還有造船的配套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