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四章男人果然沒有好東西
孫承宗望著全旭緩緩開口道:“東昇,我給給引薦一人,止生!”
就在屏風後面,走出一名身穿勁裝便服的男子。這個男子莫約三十來歲,臉上白淨,儀表堂堂。
全旭望著此人,他比全旭仍高半頭,如果折算成後世的身高,他應該在一米九四或一米九五之間。
“茅元儀,字止生,之前我軍中擔任贊畫!”
“全公子!”
全旭知道,茅元儀就是孫承宗的心腹,也是《武備志》的作者。
茅元儀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
祖父茅坤是著名的文學家,父親國縉(一作晉官至工部郎中。在家庭的薰陶下,茅元儀自幼勤奮好學,博覽群書,尤其喜讀兵、農之作。成年後又熟諳軍事,胸懷韜略,對長城沿線的“九邊“之關隘、險塞,都能口陳手畫,瞭如指掌。
茅元儀原為以知兵之名被任為贊畫,隨大學士孫承宗督師遼東,不過,他在天啟六年,孫承宗排擠去職,他也受到了牽連,崇禎既位,茅元儀即趕赴京城,向崇禎進呈《武備志》,因被權臣王在晉等中傷,以傲上之罪,被放逐到定興(今屬河北江村。
孫承宗復起,他又來到孫承宗軍中,以幕僚的身份,隨侍孫承宗左右。
在原來的時空,他是直到崇禎二年冬天,皇太極派兵入關,崇禎方寸大亂這才想起孫承宗,緊急啟復孫承宗,茅元儀等數十騎,護衛孫承宗,從東便門突圍至通州(今北京通縣,擊退了後金軍的進攻,解了北京之危。茅元儀因功升副總兵,督理覺華島(今遼寧興城菊花島水師。
雖然孫承宗復起已經多時,卻沒有找到機會,委任茅元儀,只是仍舊以贊畫的身體隨侍左右。
孫承宗道:“止升弓馬嫻熟,能開三石強弓,即使不利,也可以護衛你周全!”
孫承宗也想提拔茅元儀,只不過像茅元儀這樣的人才,官職不能太低,五品以下的官職,孫承宗還可以有權力直接委任,然後向吏部報備既可,從四品以上,那就需要朝廷吏部委任,皇帝稽核,沒有功勞,茅元儀也沒有辦法升遷。
這次與全旭去說服秦承祖,只要成功就是大功一件,擢升茅元儀也是水到渠成。
“有勞茅……兄!”
茅元儀躬身道:“元儀為特使之命是從?”
全旭雖然沒有正式官職,卻以監生的身份領,代表孫承宗前往招撫秦承祖投降之特別事宜,也可以簡稱為特使。
是從嗎?
全旭自然知道茅元儀只有孫承宗,他的命令恐怕不好使。
全旭朝著孫承宗拱手道:“孫督師,事不宜遲,遲則生變,學生準備今天就出發,早已解決此事,還請督師為學生準備百餘快馬!”
孫承宗自然無不應允。
朝廷整天吵鬧不休,後金虎視眈眈,時間越久,邊關越容易出事,而孫承宗這個督師實在是放心不下九邊軍隊。
更讓孫承宗憂心的是,昨天夜裡突降天火,引燃紫琅別院的一處閣樓,引發大火,東林黨復社會創始人張溥、吳昌時等喪生火海。
古代並非沒有關於天火的記載,此事若是傳至京師,恐怕定會給政敵所趁,對東林黨進大肆攻擊。
“一路多加小心,如若秦承祖不識抬舉,你也不要處處遷就!!”
“這是自然,該退讓的學生可以退讓,原則和底線,絕對不會妥協!”
全旭讓人準備了一些肉乾、乾糧以及罐頭肉,準確十幾輛大車、在茅元儀等百餘騎以及沈良材、邱寧遠等護衛百人,共計二百餘人的護送下,一路前往沂蒙山。
出了登州一路沿著官道向西,眾人不是騎馬就是坐車,速度是非常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