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從在!”
“你負責聯合奧斯曼人、拉伯伯人、還有印度人,告訴他們,大明人是我們共同的敵人,他們伺機制造動亂就可以了,反正他們也靠不住!”
“溫斯頓公爵,大不列顛皇家海軍擔任側翼佯攻威尼斯!”
“遵命陛下!”
“波利瓦諾夫……”
隨著教皇的一條條命令發出,這些命令乾淨利落,絕不含糊,這正是鐵血教皇的風格,他指明一個方向,大家努力去做,不管用什麼辦法,只要把事情辦得漂漂亮亮,他不會干涉的。
接到命令的元帥、將軍、公爵們熱情滿懷,大聲應諾。
教皇的目光落在尼古拉身上:“尼古拉,你的任何更為重要,你馬上接手六千艘戰艦,加緊訓練,儘快形成戰鬥力,這是我的戰略預備隊。”
尼古拉先是一愣,隨後狂喜。原本以為這場大戰與他無緣了,沒想到居然作為戰略預備隊。
要知道,集合歐洲各國的力量,仍不足以對抗大明帝國,大明帝國的實力,可以輕鬆碾壓這個世界所有人的敵人。雖然說歐洲各國都是各有所長,比如說,荷蘭和英國的海軍,瑞典的重灌步兵、波蘭的翼騎兵、當然還有法國陸軍。這可是歐洲第一陸軍。
如果沒有大明軍隊的出手幫助,西班牙人還真不是法國的對手。
但是,這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們都不知道大明會爆發多麼強大的力量,要知道那可是一個擁有著三億兩千萬人口的龐大帝國。
此時的大明,除了佔領了亞州大部分地區,還佔領了北美和南美,包括非洲,可以說,除了歐洲之外,大明就可以統一全球了。
這是他們最後背水一戰的機會,要麼死得無聲無息,要麼死得轟轟烈烈。
隨著教皇的命令下達,整個歐洲開始行動了起來,這樣團結的歐洲,還是十字軍東征時期,這同樣是一場聖戰。
而且比上一次的聖戰更加危機,這不僅僅是為了上帝在戰鬥,也是為他們自己在戰鬥力,畢竟,沒有人喜歡當孫子。
與大明不一樣,大明的實力太強了,強得讓人窒息,讓人絕望。也只有他們這些上帝最忠誠的信徒,才敢捨生一搏。
隨著歐洲的戰爭機器隆隆開動,整個歐洲變成了沸騰的火山口,教皇望著純潔的天空,既沒有熱血,也沒有恐懼,有的只有莫名的惆悵。
“上帝保佑!”
整個歐洲捲入戰火,這樣可怕戰爭,是對還是錯?
就在歐洲戰爭機器開動的時候,大明帝國都城北京城天安門的城樓上,進行著一場聲勢浩大的閱兵。
閱兵之前,首先是進行授勳。
許久未曾露面的大明帝國皇帝,此時一身戎裝,目光咄咄的道:“大明帝國建國至今,一半的歲月都戰爭中度過的,朕也要關起門來過日子,朕也希望天下太平,可總有刁民想害朕。大明帝國從來不惹事,但是大明帝國從來不害怕戰爭。”
在城門樓下之下,站著三十七個方陣,分別代表著大明帝國陸軍的十六師,海軍的十四個綜合打擊艦隊,包括皇家近衛軍、皇家空軍的部隊代表。三萬七千餘名將士,巍巍列陣,三萬七千餘支裝著刺刀的步槍,對準了天空。
“大明帝國皇家海軍、皇家陸軍、皇家空軍出現了無數永垂千古的英雄,也湧現了名揚世界的將軍,他們的名字已經列入史冊,銘刻到我們民族記憶的深處,永遠不會遺忘……”
在全旭的長篇演講結束之後,全旭將一枚象徵著元帥令牌的金質令牌遞給戚元弼:“祝賀你,成為大明帝國第一位陸軍元帥!”
“為陛下效忠,為帝國效勞!”
“祝賀你,成為帝國最年輕的元帥!”
袁宗第大聲說道:“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大明領土!”
全旭接著再次授勳。
PS: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明天就是最後一章,說實話,金手指開得太大,有點收不住了,後期基本上崩了,這都怪老程自己。前一段時間,我的老師問我,你從零八年開始寫書,寫了一千五百多萬字,為什麼沒有成績?我其實也在反思這個問題,一直沒有答案。他問我有沒有看過榴彈怕水的《紹宋》,我回答看過了,他又問,與他的書相比,你的缺點什麼?我回答文筆不如他?老師笑了,你缺了一股浩然正氣。我恍然大悟。對,這是格局問題,也是個人的價值觀問題。下一本書,我寫寫浩然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