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零三章聰明人真多
崇禎的底氣,其實來源於澳洲大陸,這裡是一塊風水寶地。
想要種地的話,可以有無邊無際的平原,隨便丟幾顆種子,就能長出茂密的莊稼。如果要想開設工廠,這裡有大量的鐵礦,煤礦,銅礦,還有金礦……
盧象升拿起一塊鐵礦石,看了半天,長長地嘆了口氣,這幾乎不是鐵礦,簡直是一塊鐵塊,含鐵量超過百分之七十,不用挖礦洞,直接露天開採。
鐵含量在百分之七十的鐵礦,在大明是正常的鍊鋼,把鐵礦石裡的鐵提煉出來,在澳洲,這裡不需要鍊鐵,只需要把鐵礦石裡的殘渣提煉出來。
這就是最大的區別,天然的硝石、質量上佳的硫磺礦,這一切一切地發現,讓盧象升變成麻木,他這時有些懷疑全旭的真正用意。
全旭怎麼捨得把這一塊風水寶地讓給崇禎皇帝?
事實上,這也是沈明澤一直想不明白的問題。
其實,全旭只是在給自己培養一個對手,順便是開發澳洲。
早在永樂朝時期,大明非常重視海洋,組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遠洋艦隊,可是隨著成祖死後,這支世界上最大的艦隊就消失了。
全旭可以保持科技和裝備的先進,但是他死了之後呢?
大明未來的接班人呢?
再裝備精良的武器,也有落後的那一天,事實上,一戰和二戰,英國的科技一直可以碾壓德國,德國空軍在東線的戰場上,可以打出誇張的戰績,在西線的戰場上,德國耗盡了空軍的元氣。
但是,強大的英國皇家空軍和皇家海軍,卻毀在了嚴重的內耗之中,全氏建立的文官制度,同樣也會有一天變成臃腫,也會變成低效,也會變得腐敗,當那個時候來臨,什麼樣的情況才能保持住全氏大明的競爭力?
那就是採取鯰魚效應,而崇禎就是全旭的那隻鯰魚,用鯰魚可以促使全氏大明,不遺餘力地餘力地保持先進,保持著絕對的優勢。
全氏大明可不像朱氏大明,文官與武官中的文職人員,包括武職人員,所有的官員,都不存在永久無憂的鐵飯碗,出了問題當然要有人負責。
這也不是什麼棄卒保帥,追責也是有個限度的,如果要追究沈明澤這個首相的責任,那麼任命沈明澤為首相的全旭同樣有責任。
所以,全氏大明的問責制,是有限責任制。
在鼎新朝的開朝第一個月,全旭就碰到了一件讓他非常頭疼的問題。
這是讓全旭非常重視的問題,全旭接到了士兵委員會的反饋,在皇家陸軍第七師、第五師、第二師三個師的後勤補給品發現了質量問題,其中一批壓縮餅乾,出現變質。經過初步調查,這是一批本應該銷燬的壓縮餅乾,卻被換了便籤,再次分發到士兵手中。
全旭非常憤怒,這批壓縮餅乾是產自大明海州食品有限公司,這個公司最大的股東是全旭,他佔據了百分之七十的股份,是食品公司的最大股東。
出了這件事情以後,全旭並沒有選擇壓下輿論,而是第一時間成立調查組,以總參謀部副參謀長陳澤清,司法部副部長李莫聰為首,進行徹查此事。
當初,全旭成立海州食品廠,其目的並不是看上了軍糧的利潤,而是為了研發新式軍糧,包括泡麵、炒米、炒麵,以及壓縮餅乾,軍用口糧等等。
不過,這事調查起來並不算麻煩,總裝備部向海州食品有限公司派採購人員,在生產環節有質量監督員,也有陸軍部的質量抽檢員,交貨的時候,也會進行質量抽檢察,入庫的時候,也會有人簽收。
在採購、查驗、監督、驗收、入庫抽檢,這五道環節之下,還能出現漏洞,非常容易找到責任人,如果實在找不到責任人,現任總裝備部後勤部長陳春光負責。
在調查組開展工作之後,全旭還是有點不放心,直接找到楊婉兒瞭解情況,楊婉兒負責全旭的企業賬目和管理,現如今全氏有很多產業,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家企業,有多少資產,更不知道自己每年可以賺多少錢。
楊婉兒明顯還不知道海州食品有限公司的事情,她是找了足足將近半刻鐘的時間,這才找到了關於海州食品有限公司的賬目。
“就賬目看,海州食品有限公司的經營狀況不是太好,在研發方面投資太多,有些入不敷出,根據去年的財務報告,淨虧損大約四萬五千兩銀子,產值約八百三十萬兩銀子!”
對於這個情況下,全旭更加好奇。
公司沒有賺錢,難道是管理人員急功近利?不擇手段?
雖然海州食品有限公司更換了大量的機器,生產效率提高了很多,可是由於全氏大明的工人工資實在是太高,這導致生產成本的增加。
“總裝備部有一批採購的軍糧,出現了質量問題,其實有超過三百五十人食用後,出現了不適,十三人不治而亡!”
全旭有些生氣,他計程車兵每一名都是非常寶貴的,根本就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十三名士兵沒有死在戰場上,反而因為軍糧的質量問題倒下了。
全旭絕對不會姑息,無論這件事牽扯到任何人,他都會一查到底。
這個企業是全旭的,即使出現了問題,相關人員也會選擇捂蓋子,這並非沒有可能,現在問題再也蓋不住了,而是透過士兵委員會的渠道反映到全旭這裡,說明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了。
“應該不是瀆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