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八零一章何惜封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零一章何惜封侯 (1 / 2)

第八零一章何惜封侯

真相是什麼?其實不重要,報紙上報道的事情,大部分百姓其實是相信的,因為大明的皇家海軍是大明的海上守護神。

海倫娜也不知道真正的真相是什麼,不過,她絕對知道,大明皇家海軍絕對不是善良的天使,更像是地獄出來的撒旦。

別看在大明,皇家海軍的名聲不像皇家陸軍這麼顯赫。事實上,他們的兇名,比皇家陸軍要大得多,簡直可以說是如雷貫耳。

除了鄭芝龍之外,無論是東海、南海或者南洋,其實到處都有大大小小的海盜,這些海盜,無一例外,都是大明的海家海軍毫不留情地消滅掉。

大明的皇家海軍自己的內海,對,事實上,大明對整個南洋,就已經當作了內海,所以經過的船隻,必須遵守大明皇家海軍的規矩。這裡不僅僅包括普通的商船,隸屬各國的漁船,也包括戰船。

哪怕在歐洲的巨無霸西班牙,還是歐洲的後起之秀荷蘭和英國,是龍,那也得盤著,是虎也要臥著。

敢在南洋之內,不,是在皇家海軍艦炮範圍之內,脫下炮衣就視為敵對行為,皇家海軍就有先發制人的權力。

通常皇家海軍的警告,就是實彈射擊。

暹邏國(大體今泰國)是一個專制的帝國。國王自稱神王,大明已經沒有力量干涉暹邏國了,同時,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分別在暹邏國成立的殖民地,就在全旭組織南下大軍南下的時候,安南、緬甸被先後佔領,南下大軍在暹邏國遭遇了阻擊。

當然這個狙擊說是被暹邏國,不如說是被歐洲殖民者扶持在代理人狙擊,這支東拼西湊而來的抵抗暹邏國軍其實是代理人。

當時,全旭派李信前往三寶顏處理棉蘭老島的問題,全旭的本意,儘可能地透過談判解決這個問題,不過,李信卻與總參謀部制定了殺雞儆猴計劃。

這個殺雞儆猴計劃,動用了第一艦隊一部、第二、第三艦隊全部主力戰艦,超過三分之二的中型戰船,集結了上千艘大小戰船,這上千艘戰船,共計一萬三千餘門艦炮,分別從沿海和內河四路進攻暹邏國。分別對曼谷、普吉、宋卡、林查班等十幾個沿海大型港口進行炮擊。

與此同時,大量飛魚戰艦則沿湄公河、湄南河對二十六個沿河城市對於無差別攻擊,這場皇家海軍的立威之戰,打了將近一個月,發射各種口徑的火炮炮彈一百多萬發。

對於後世來說,一百多萬發炮彈還真不算什麼,然而在這個時代,實在是超出了歐洲強盜的心理底線,數十座大小城池和港口都被炸成了廢墟,死傷多少人根本就沒有辦法詳細統計。

至於說,歐洲列強各國組織或扶持的僕從軍,多達七萬餘人馬,裝備包括了艦炮、火炮、火槍,甚至超出了鄭氏軍隊的火力,然而,這支七萬餘人馬的軍隊,卻連大明軍隊的影子都沒有看到,直接被皇家海軍的艦炮打得全軍覆滅。

如果說在紅海海域,大明皇家海軍遇到荷蘭人的武裝商船,直接開炮的機率,遠遠超過救助他們的海員。

正所謂旁觀者清,海倫娜的猜測還是相當準確的。

春節期間,大明所有的部門和官員都會放假,當然,這個假期相當長,直接與元宵節連在一起,直到正月十六日,這才會正式上班。

對於鼎新朝的官員來說,他們是相當幸福的,除了固定的俸祿,他們還有相當一部分福利,部長級別的官員,差不多合法收入就有五千多兩銀子,副部長三千多兩銀子,哪怕是知府與司級幹部,也有兩千至兩千五百兩銀子。

縣長和處級官員則是八百至一千五百兩銀子不等,哪怕最低階的吏員,也有一百五十兩銀子左右。

其實一百五十兩銀子,已經不算高了,一名熟練的刺繡工,一個月也能掙到八十至一百五十兩銀子,一名熟練的機械工,一年也能掙到三百五至六百兩銀子。

全氏大明和朱氏大明的最大區別就是支出方式不一樣,可以說,朱氏大明財政支出要佔到國家財政支出的七成,剩下三成是軍費。

而全氏大明開支最大的其實並不是軍費,而是教育方面的支出,教育部支出給整個教育部的人員俸祿和福利,只有不到三十萬兩銀子。

當然,從一點上可以看出,全氏大明把官員精簡到了什麼程度,但是,教育部的開支在一億六千萬兩銀子,是全氏大明的財政無底洞。

相對而言,軍費只是略低於教育支出。

在所有人都放假的時候,只有全旭這個大明皇帝卻不能得到片刻的歇息,主要是因為全旭得到了墨鏵的邀請,參與了飛天的二次設計。

這一次試驗成功了,墨鏵從一名少年木匠那裡得到了靈感,這名少年木匠叫徐正明,是吳縣人。世代木匠,他自幼小在和別人閒聊時,聽說了中國上古奇書|《山海經》中“奇肱國人造”飛車的神話故事。於是,便萌了創造飛車的想法。徐正明在經歷了十多次失敗以後,在《大明時報》上,看到了墨家巨資製造了熱氣球,不過卻因而失敗的訊息。

這名剛剛年滿十六歲少年,就揹著一整套的木工工具,北上京城,他拜入墨鏵門下,這名天賦過人的少年,受到了墨鏵的喜愛,徐正明也因而成為了墨鏵的第三名入室弟子。

經過少年工匠徐正明的啟發,墨鏵採取多齒輪並裝的方式,腳踏踏板上下之旋轉,風旋疾馳可以給熱氣球提供可以轉向的動力。

鼎新元年正月十二日,在京城景山實驗場,在一千多名工匠與全旭這個皇帝的見證下,旁邊士兵解開了捆綁著熱氣球的繩子,隨著熱氣球緩緩升空。

全旭用望遠鏡看著這架帶著人力微動力的機械,期待著他的表演。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