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九章最後的封建
這是崇禎皇帝的親手擬寫的聖旨,全旭一眼就可以認得出來,憑心而論,崇禎皇帝的字,並不算太好,當然,也比全旭要好一些。
制文以下,是內閣首輔溫體仁的署名,再後面劉宇亮、傅冠、薛國觀的署名,皇帝手書、翰林擬製、內閣副署、玉璽、內閣簽押,全套手續一樣不缺,無論怎麼看,這都是一份合乎程式遵循法統的皇帝制書。
然而,內閣卻是空白的,也就是說,全旭想填什麼內容,全憑他一念之間。
也就是說,崇禎皇帝將這道空白制書賜給了全旭,任他書寫內容,實際上便相當於將廢立之權授予了他,太子現在就在遼東讀書,而全旭作為商王、太子太保,完全可以利用崇禎給他的這個機會,擁立太子登基。
只要是全旭輔佐太子朱慈烺登基,天下間沒有人可以制衡他,就算他自己登基,也是可行的,這份詔書放在全旭手中與盧象升手中,其實是完全不同的。
盧象升如果篡位,天下文臣肯定會群起而攻之,都是一樣的進士憑什麼你盧象升當皇帝?
而全旭不同,在商軍內部以及工業黨、意欲擁戴全旭稱帝者絕對不在少數,只是一直沒有找到合法性契機,如今崇禎賜了這麼一道空白制書過來,這可是天賜良機,全旭縱然此時還不想稱帝,暫時隱忍韜晦,也完全可以將這份制書捏在手中,一方面留待日後所用,一方面對中樞也是個牽制。
果然,全旭望著這道聖旨,滿臉鬱郁。
沒錯,這是崇禎皇帝對他的試探,試探全旭的真正意圖。
在全旭看來,這完全沒有意義。
全旭擔心一個篡位之名嗎?
楊堅是篡位,篡奪了自己名義上的外孫宇文闡的皇位,他卻統一了天下,開創開皇之治,誰會記得楊堅篡位?
趙匡胤篡位了,柴榮視其為腹心之臣,然而,他卻成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排在歷史皇帝前十的名君。
即使全旭篡位,憑藉著他的全家軍實力,統一天下,最多三五年,開創一個繁榮昌盛的盛世,並非沒有可能,在那個時代,有的是人為他歌功頌德。
真相,真的重要嗎?
全旭拿起聖旨,遞給王承恩道:“現在正好,我來說,你來擬旨,全氏男,生母朱微媞,名全景亮,赦封商國王世子!”
王承恩的臉上浮現一抹得意的微笑,與全旭猜測的一樣,崇禎確實是對全旭的試探,扔給全旭這封空白詔書之後,崇禎皇帝肯定有其他打算,只不過,王承恩不知道而已。
全旭居然把這封要命的詔書,為他剛剛出生的兒子冊封商王世子,簡直就是浪費了這道聖旨。
王承恩從隨從手中接過筆,一名小宦官跪在地上,以背作為桌子,供王承恩寫字,就在王承恩手中的筆飽飲墨水後,他準備寫字。
“且慢!”
就在這時,沈明澤與朱尋、袁樞等人來到跟前。
沈明澤非常粗暴的從王承恩手中奪過這道空白聖旨,隨手卷起來:“王上,我商國國王之位傳位於哪位王子,何須大明朝廷冊封?”
全旭道:“為何不用?”
“王爺,這道空白遺詔,實是崇禎皇帝陛下賜給王上一道題目,如今王上不易來答這道題目……”
說到這裡,沈明澤笑道:“此許小事,臣下可以代勞!”
全旭自然知道沈明澤的意思,他板著臉道:“胡鬧!”
沈明澤將聖旨揣入懷中,挺胸道:“王上是大明商王,亦是商國千萬黎庶之王,豈可行孟浪之事。王上也是明理之人,須知,無軍威不足以治百官,不鑑史,不足以知興替。”
在沈明澤看來,大明日暮西山,全旭替代大明是順勢而為,也是大勢所趨,更是眾望所歸。
君權與社稷,不是一件東西,也不是一口飯,多吃一口,少吃一口影響不大。
看著全旭還依舊遲疑,袁樞躬身道:“王上,千年大族最忌諱地兩個字就是“分家”。小到一家,大到一國,皆是此理!”
現在的袁樞自袁可立故去之後,朝廷賞了一個錦衣衛千戶的官職,這讓袁樞非常不滿,不過,隨著商國建立,全旭任命袁樞為國防部部長,也算是提攜了袁樞。
看著全旭露出若有所思之策,他開始長篇大論的勸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