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七章割據遼東自立為王
其實這些捱打的言官們,此時終於明白過來,這頓打他們白捱了,無論是內閣大佬,還是朝廷重臣,居然沒有一個人給他們張目。
幾乎所有人裝聾作啞,就像沒有看到一樣。不僅僅是崇禎皇帝裝作看不起,而是所有人。
事實上,也不怪所有人都漠視,或者縱容全旭。
正應了那句話,自作自受。
明朝的言官制度,開始於那個在傳說中歷來輕視文官的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設立了都察院和六科給事中,專門用於監察中央和地方百官,這個群體的總人數長期保持在二百人左右,為歷朝之最。
朱元璋在制度中明確規定:皇帝臨朝時,言官要輪流值日,發現不合理的就要“直諫”,“勿有所顧避”;不分軍隊百姓、不論制度還是官員,“皆得言之”。如果皇帝受矇蔽而不自省,朱元璋要求言官“捨身以諍”,不惜批逆鱗、捋虎鬚!
為了讓言官的作用發揮到最大,朱元璋創造性的給了言官一項極大的權利——“封駁”。所有的詔旨和批覆的奏章,必須先經六科透過方能執行。
朱元璋曾對給事中張文輔說,“朕代天下理物,日總萬機,豈能一一週遍?苟政事有失宜,豈惟一民之害,將為天下之害!豈惟一身之憂,將為四海之憂!卿等能各悉心封駁,則庶事自無不當!”
可以說,朱元璋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惜這個制度,在執行的時候,已經變味了。結果,就變成了頂撞皇帝就是直言諫言,頂撞閣臣和各部堂尚書,就是仗義執言。
結果,這些六科言官們,就在這條路上,越走越歪,咬皇帝,咬內閣大臣,上至內閣輔臣,下至地方官員,世勳、國戚、宗室,至於武將那就不用說了,沒有人他們不敢咬。
偏偏這些言官們,最缺乏的就是一點,他們只是進士進入六科觀政,也就是說,雖然是官員,既缺乏庶務,也缺乏見解,久而久之,變成了正事不會幹,只會亂搗蛋。
他們簡直就是屬瘋狗的,沒有立場,沒有原則,也沒有底線,逮著誰咬誰。這些言官背後都有金主,偏偏又油鹽不盡。
華陽社為什麼可以影響朝堂,為什麼可以延伸影響內閣大臣?就是因為這些言官,正所謂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
他們成事的本事或許沒有,壞事的戰鬥力卻非常彪悍。
別說是崇禎煩他們,就連首輔周延儒、包括孫承宗他們也討厭。
全旭繼續道:“陛下,這個婚,臣不想……”
“退朝!”
崇禎不給全旭說話的機會,轉身就朝後面走去,速度那叫順溜。
盧象升朝著全旭抱拳道:“恭喜!”
“恭喜個屁啊!”
全旭氣急敗壞的道:“我哪知道陛下,給我從哪裡找個媳婦?盧大人,您訊息靈通……”
盧象升笑眯眯的道:“下朝了,家裡還有事!”
“孫閣老……”
孫承宗更加氣憤:“老夫不知道!”
“曹公公!”
“駙馬爺,奴婢不敢說!”
全旭拉住正準備跑的曹化淳“曹公公,給我通傳一下,我要面聖!”
“好!”
就在全旭在去見崇禎的時候,長長的甬道內,周皇后帶著長平公主與太子,她望著小太子道:“烺兒,從今以後,你一定要記住,見到武威侯一定要禮敬有加,從心裡去敬重他,你的皇太子的身份在他面前沒有多少可以驕傲的地方,現在,你向武威侯行禮,不得敷衍。”
“是!”
朱慈烺從來沒有見到周皇后會如此嚴肅,他伸出小胳膊小腿,開始一本正經的施禮:“慈烺拜見武威候!”
全旭沒有裝作誠惶誠恐的樣子,有些好奇的望著朱慈烺:“太子好聰慧,好有禮貌!”
全旭伸手撫摸著朱慈烺的頭,出身皇室是朱慈烺幸運,成為太子更是幾世修來的福份,然而,他卻是一個末代太子,連死都死得不明不白。
全旭彷彿想到了什麼,望著周皇后道:“皇后娘娘,有時間帶著太子和公主去遼東看看,那裡和京城不一樣!”
周皇后淡淡一笑。
其實,她也想出宮走走,只是,規矩就是規矩,皇后想要出宮回個孃家還成,離開京城,群臣肯定會鬧翻開。
“有機會去遼東,我帶著你去看看東北熊,還有熊瞎子,也可以去大海上,看看海豚,看看海鷗,看看不一樣的景象!”
朱慈烺莫名奇妙的望著周皇后。
周皇后望著全旭微微一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