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陷入苦戰的時候,敵酋整夜整夜的不休息,透過蓉兒,計算了上萬種戰法。
最後找到了一個勝算大一些的策略,迂迴拉扯,把正面進攻的軍隊回撤,給敵人制造出我們退走的假象。
正面軍隊撤離之後,對方很可能會集中力量,攻擊我們外面的軍隊,到時候,我們用修真大軍發起一次突擊。
聯合構築空間,有可能一擊打穿方守軍。
但這樣一來,外面的軍隊壓力會更大。
不過敵酋很相信他自己的兒子,認為他們有能力頂住這樣的壓力。
大策略是這樣,但在一個大策略下,需要很多的小策略,這些東西,就連蓉兒都無法演算,因為涉及到太多的變數。
我們之中,能夠掌控全域性,只會如此龐大軍隊的人,也就只有敵酋。
可能有人會說,這種大策略一旦制定,執行下去就行。
我在這裡打個比方,當你手底下有五個人的時候,你的指令絕對可以得到完成,甚至沒有變數。
但當你手底下有五十個人的時候,情況就不同了,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事,而且他們共同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如何協調,這就是一個大問題。
放大十倍,千倍,萬倍,甚至是到達我們現在這個體量,那問題就更多了。
這也是為什麼,總有人覺得領導容易做,可是真的把他換上去的時候,情況卻是一地的稀碎。
問題就出在這裡,統籌,協調。
這不僅需要縝密的思維,還要天賦。
當然,在蓉兒的輔助下,敵酋的壓力會小很多。
計劃才實行,半天內,敵方沒有反應,而是不斷的加大後備軍的力量。
畢竟是高等文明聯軍,他們在軍事力量上比我們可以動用的多。
生產線,也不是我們獨有。
但好在這些後備軍,實力比不上圍剿我們的精銳,外面的敵八子不僅頂住了,還發起反擊,在巨大的戰損比面前,文明聯軍不得不改變了策略。
把圍堵我們的軍隊抽調回去。
也就是在他們抽調的時候,敵酋透過時間線,迅速發動了反擊。
三億修真大軍殺入戰場,而且直接進入核心,中心開花。
突襲之下,對方損失不是很大,但一下就亂了陣型,敵酋把握住時機,主動發起進攻。
戰艦從外圍突進去。
蓉兒也調動後備機甲,這一戰,投入了一萬億的機甲,戰場覆蓋了五百光年。
戰爭一直持續了一個星期,終於把防守的文明聯軍撕開。
一旦撕開,戰局就出現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