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確定下來,蓉兒調動了一部分工程裝置,不過構築星門涉及到空間傳送,我們目前的科技達不到讓智慧裝置自動製造,需要科研部的專家跟著過去,調校空間羅盤,校準方位。
星門的存在,就等於建造一道門,進出會到達什麼地方,需要時間和空間點,也就是多維座標。
我們的這個技術並非來自其它的文明,而是從定星盤上發展出來的,帶著陣法輔助,據蓉兒的推演結果,我們建立的星門傳送速度會比其它文明的星門快上三秒,得益於陣法的輔助,別的文明的飛船就不能透過,而他們的星門,我們是可以隨意透過的。
除此之外,就是過門之後會有二十秒的隱身效果,可以根據門後的敵人多少調整艦隊分佈,也可以轉身就逃。
科研部的大熊貓出門,敵八子親自帶兵跟隨,一次八個,分批次建設。
至於空間距離的規劃,全都由蓉兒處理,基本上相距三個光年到五個光年的距離就會構築一個星門。
出門的大熊貓也只是調校星門的傳說座標,然後錨定。製造的話全部都在工業航母上由大熊貓團隊負責,組建也源源不斷的被大鯨魚運輸艦拉出去。
整個星門體系的建設就耗費了我們十年的時間,而且這還只是覆蓋了十萬光年的區域。
但掌控了這個區域後,我們的運輸速度和移動速度都成倍提升,區域裡的資源也就被我們全部掌控。
十年發展,我們控制區域也擴大到了五十光年,十萬光年內屬於專屬區,外面三十億光年的大圈子,我們也有艦隊分佈。
很難想想,如果是百年時間,那我們完全可以控制數百萬光年的範圍。
這個控制範圍……還是很渺小。但其中的資源,足夠讓我們持續性的擴張了。
不過到了這個規模,我們準備進攻空間堡壘了。
當初因為憤怒,我毀掉了銀人文明的所有前線艦船,片甲不留,他們也沒有主動跟我們進行過接觸,前方的海盜小隊也沒有跟他們做過接觸,到現在為止,我們還不知道他們是什麼樣的生命形態。
十年過去,海盜小隊早已成了大艦隊,他們甚至回來拉了幾個星門過去,準備在對方的星門面前構築我們的星門,進行全天候的封堵。
這個計劃還是被林放攔下來的,我們打狙擊戰,相互間都有損耗,相對來說他們要大一些。也就是說對方並非沒有反抗能力,只是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時候。
要是構建了星門,那就是魚死網破的時候了,我們主力艦隊沒有過去,激怒他們並不是什麼好事。
現在好了,大艦隊過去,構築戴森球,構築星門控制區域也就成了必然的事。
我們艦隊開拔的那一天,蓉兒調動了十萬臺電子壓制航母同時壓制周圍的虛空,浩浩蕩蕩的艦隊在電子保護下朝著空間堡壘飛去。
到達的瞬間,千萬工業裝置啟動,在一天時間內就構築了戴森球防禦帶。
這個速度,裡面的人發現想要阻攔都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