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冬已逝,迴雪到來。
迴雪1日,清晨5:24。
奇諾已經早早起床,正在瀏覽昨天各處傳上來的報告。
急促的腳步聲靠近,隨著重重的“咚”一聲,房門沒敲就被人撞開。
拜薩衝進辦公室,整個人面無血色:“大人...”
看到這麼冒失的拜薩,奇諾心中浮現起不好的預感,直接起身走了出去。
拜薩跟在奇諾後面,甚至不敢抬頭看他的背影,顫聲說:“昨天晚上7點,有一個女人,就是你經常去的溫暖麵包鋪的店主,法芙蘭,她去治安署那裡報案,說女兒失蹤了。治安隊長派人找了一夜,但哪裡都沒找到人。直到剛才,溫暖麵包鋪門口被人放了個箱子,裡面...”
拜薩說到這裡,不敢往下說了。
兩人來到溫暖麵包鋪,這裡已經擠滿圍觀群眾,足有上千人,遠遠就能聽到法芙蘭崩潰的哭嚎:“孩子!!!我的孩子!!!!!”
正如拜薩所說,麵包鋪外放了一個木箱,血從裡面不斷滲出,將周圍的積雪染紅,法芙蘭發瘋似的想撲過去,但被士兵們攔住了,說什麼也不讓她看。
奇諾走到箱子旁,默默俯瞰著它。
“天殺的崽種!”先一步趕到的盧戈面色陰森,眼神像是要吃人,咬牙切齒說,“裡面是溫蒂,被剁成了十幾塊,只有頭是完整的,嘴裡全是兇手的...”
盧戈咬緊牙關,實在是說不下去了。
奇諾的眼瞳綻著冷光,側目看向聚集的人群。
加工者有一門必修課程,叫做《心理側寫》,隸屬犯罪心理學,內容是根據罪犯的行為方式推斷出其心理狀態,從而分析出性格、生活環境、職業、成長背景等。
這門課程多被加工者用於分析任務目標,對快加工的情報獲取、慢加工的心理擊破都有不可或缺的幫助。
當看到眼前的箱子,近日所獲取的情報在奇諾的腦海中匯聚,就像抽絲剝繭般被一層層剝開。
一擊斃命後仍要多次擊打死者——嚴重暴力傾向,反社會人格,衣著簡陋。
武器是榔頭——手上有老繭,指甲縫不乾淨,長期不洗澡,有體臭。
滿嘴髒話——生活水平差,低學歷,乾的是經常被罵的底層行業,比如廠工、計程車司機、餐館服務員、外賣騎手等等。年齡不低於35歲,有胡茬。
兩次針對女性下手——童年壓抑,曾多次被女同學侮辱傷害,長得醜,應該是個胖子。
殘肢有截然不同的啃食痕跡——有同夥,而且大機率是從小一起長大、性格同樣扭曲的血親。
分屍並侮辱屍體——內心極度敏感焦躁,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會因為一點小事爆發。
最後一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那就是把溫蒂的屍體放到店門口,讓法芙蘭親眼看到的這個行為。
這說明兇手有著近乎畸形的表現欲,很希望別人看到他的“作品”。
這類兇手,殺人後通常會回到現場,欣賞他人看到屍體的反應,以此獲得心理快感。
也就是說,現在,兇手就在人群中看著這一幕。
奇諾走到拜薩身邊,面無表情說:“暗中召集兵馬,封鎖這片街區,在場的所有圍觀者全部緝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