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多古蘭德,遠東皇朝,亦或是任何國家,首腦所下達的命令得靠大臣統籌,大臣統籌完畢交由行省官吏接收部署,再分配至各地主城、下屬城鎮、轄區、街道.最後得到落實。
國家就像一臺龐大的機器,核心固然重要,零件也不可缺,一條政令從發出到執行,中間所需要配合的官吏何止百人。
然而對於索蘭黛爾而言,她真正能絕對信任並予以直接調動的人,也就一直以來並肩前行的奇諾,還有童年好友洛娜。
洛娜在迪妮莎死後哭到吐血,一直處於崩潰狀態,至今還跟植物人一樣倒在床上。
奇諾缺席會議,不知身處何方。
哪怕這兩人都在,王國大事也不是靠他們三個能撐起來的。
就好比新政的各類提案,索蘭黛爾明知麾下大臣會牴觸,還是要拿出來在全體會議上說,為什麼?因為她繞不過這些大臣。
在無人可換的局面下,她的政令必須要依靠這些大臣去分配,讓他們調動下屬的中基層官吏配合新政。
這些大臣如果不點頭,政令根本傳不下去,哪怕硬傳下去了,人家暗中打個招呼,讓下面故意亂行,濫行,陽奉陰違,走極端執行歪,後果都不堪設想。
而現在,這些大臣聯合辭職,就是對準了她的難處,以此逼宮。
大臣們都知道,索蘭黛爾絕不敢接這些辭職信,因為她補不上人手。
如果這麼多的職務同時空缺,多古蘭德上層機構瞬間就會癱瘓,連帶著中下層一起停擺,時間一長就會帶來難以預料的災難。
索蘭黛爾之所以急於推出新政,也是想解決這個痛點。
在當前制度下,王國境內禁止私塾,想要上公立學校,學費又只能以銀月結算,這注定了能受到教育的人只有貴族、亦或是被貴族資助的寒門學子。
前者是貴族階級的一部分,後者也會在受資助過程中被快速同化,進入那個利益網路。
只有打破教育壟斷,所有人都有資格讀書,所有人都讀得起書,讓知識不再是權貴的專屬,才能在民間點燃火種,網羅國內有志之士,讓他們發光發熱。
但索蘭黛爾並沒有意識到,她的想法很好,實際上卻只是空談。
想要解決經濟與教育問題,需要推行新政。
想要推行新政,必須自上而下得到配合執行。
但新政會致使權貴的利益受損,他們必然不會響應,只能依靠一批忠於她的新鮮血液。
而想要為宮廷注入新鮮血液,又必須先落實新政,解決經濟與教育問題,否則他們只能被埋沒在民間。
這已經變成了一個死迴圈。
想要打通死結,唯一的辦法就是讓貴族放棄既得利益,配合新政。
但這是不可能的——眼下眾大臣集體辭職逼宮,就是最好的證明。
…
索蘭黛爾緊緊咬著下唇,因為太過用力甚至咬出了血,她的身體不住顫抖著,一方面是因心中的政治藍圖破碎而羞惱,另一方面則是為自己太過弱小、無法控制局面而感到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