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古蘭德王國,高層會議主要分為兩種——王領會議、御前會議。
「王領會議」由王之左手、王之右手共同主持,下屬議員來自王室、五大王領家族、或在當地有極強影響力的非王領貴族官吏。
王領會議的議題包含政治、軍事、民生等各個領域,議員可以在會議上發起法典的新增、刪減、修改之草案,探討戰爭與媾和,各地城市建設、推選行省級官吏等等,並在會議上對各項提案進行全體表決。
如果提案在王領會議這一層級表決失敗,將被打回重議或廢棄。
如果表決透過,該提案將被遞交至上一層級,即「御前會議」。
「御前會議」的議員範圍非常狹隘,由且僅由王室大臣組成,他們以國王為首,其餘議員皆是國王血親。
由王領會議表決透過的提案,御前會議將進行二次探討與表決。
只有在御前會議表決透過的提案,才有最終效力,可以在王國全境實行。
除此之外,「御前會議」有權對「王領會議」否決的提案提起越級審閱,如果該提案在審閱過後得到御前會議的認可,則該提案依舊擁有效力。
簡而言之,「御前會議」與「王領會議」是後者對前者負責的關係——王領會議由王之左手、王之右手領銜,各大家族分擔日常政務,並接受御前會議的監督與管制。
御前會議則是國王領銜,只有血親才可成為議員,對王領會議提交的法案進行表決與篩選,擁有最高決定權。
這種政治制度是「古王」多古蘭德一世立國之初所定,它在分攤政務於各大家族、提升行政效率的同時,牢牢地將最終決定權鎖於王室手中,以保證統治者的絕對權威性。
除了王領與御前兩大會議,還有一項會議更為特殊,那就是「王國全體會議」。
王國全體會議可以視作王領會議與御前會議的集合,領銜者為國王,與此同時,議員範圍不再有政治侷限性,各領域的實權人物,上至王之左右手,下至六大行省的行省級官吏都將赴會,這是一個貫穿整個上層建築的重大會議。
縱觀多古蘭德歷史,古王立國至今,和其513年的漫長年月比起來,王國全體會議的召開次數歷歷可數,但每次會議表決透過的提案,都極大程度影響了王國走勢。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3年前,即火曜歷490年,「月桂花戰爭」結束後的4年,第54屆王國全體會議。
時年,與遠東皇朝的戰爭讓多古蘭德王國元氣大傷,境內的獸化疫病又已經蔓延了整整4年,可謂民不聊生,哀鴻遍野,國力大幅傾頹。
而在當時,「猩紅教會」的血療已經在王國境內有規模地用於救助病人,但教會拒絕以任何形式向王室交出血療秘方。
針對該情況,在珀修斯領銜召開的「第54屆王國全體會議」中,各方議員爭論不休。
有人提議綏靖,放任猩紅教會對民眾進行血療,只要能鎮壓獸疫、穩住民生便好。
有人提議武力征討,動用重兵逼迫教會讓步,交出血療秘方,如若不從便以殺破難,一直殺到對方屈服為止。
有人提議平等合作,讓步一部分政治利益,首先對教會的血療予以官方認可,同時立法進行約束,保證未來局勢可控。
也有人認為,讓步的口子絕不能開,寧願屠盡感染者控制獸疫,也絕不能讓猩紅教會的存在影響到政權的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