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天下不穩,可能二世二亡。
比如,西晉短命,隋朝二世二亡,表面看來是皇帝昏庸,事實上是統一之戰,戰爭烈度不夠大,死的大地主太少,死的僱農貧農太少。
為什麼唐朝江山延續二百多年,就是因為統一之戰,死的人太多了。
“故而,為了江山穩固,要提升戰爭烈度……死的人越多,江山越是穩固。等一等,歷史上,隋煬帝為什麼三徵高麗,難道也是為了死太多的人,從而消耗世家的勢力(大地主),也消耗大量百姓(貧農僱農)!”
項羽越是琢磨,越是覺得有道理。
事實上,三次出征高麗,就是敗筆。
動用上百人出征高麗,勞財傷命,效果還差。最好是辦法是,派兵三五萬,不斷騷擾高麗,破壞高麗民生,最後一舉定乾坤。
可顯然,楊廣玩砸了。
還有李世民在位的時刻,沒有休養生息,而是不斷大戰,大戰小戰不斷,就是為了用戰爭消耗貧農僱農,培養中農,富農,小地主。
如果在戰場上,餓死,或是殺死,肉體上被消滅。
可如果戰場上,立下軍功,可能從貧農,僱農,變為中農,富農,甚至是小地主。
同樣是戰爭不斷,李世民可比楊廣高明多了。
想著這些,在想著毛選,項羽心中感慨著。
偉人,真是偉大。
這樣的屠龍術,在歷朝歷代,都是不傳之秘,開國皇帝也只會教授給太子。可偉人直接頒佈書籍,直接將屠龍術寫在其中,讓天下皆知,甚至是鼓勵造反。
朝廷不好,百姓就有當李自成的資格。
收斂雜念,項羽又是想到了今生的父親楊堅。
至於楊堅,有著丞相的謀略,卻缺乏帝王的遠見。
在楊堅眼中,可能國家有錢有糧食,人口增加,就是國富民強;卻是腐蝕了各階層矛盾,忽視了底層百姓的生活。
這一切,皆是因為楊堅的身份地位。
爺爺楊忠是中農出生,可楊堅卻是富二代出生,不知民間疾苦,只是比不食肉糜那位強大一點。
這位富二代當老闆,可能帶領企業大發展,業績提升,效益提升,卻容易忽視底層員工的福利待遇。
至於楊堅勤儉節約,這只是富二代的節約。
某個富二代說,我沒錢了,要節省,於是買不起五千萬的跑車,只能買三千萬的跑車了。
這一點上,楊堅與司馬炎類似至極。
區別是,司馬炎後宮上萬,可天天坐著驗車,巡幸後宮,不知改在那裡過夜。
可楊堅有妻管嚴,老婆打死小妾,氣得拍馬而去,跑路而去,可跑在半路上,委屈的哭一場,還的回來向老婆道歉,繼續當皇帝。
這一點上,楊堅與李世民,又是相似至極,極端能忍。
……
PS:這一章,私貨有些多,議論有些多,以後會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