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秦國地理位置太好了,只需要三萬大軍守住函谷關,六國大軍就無法傷害秦國根本。
秦國就能儲存住大量的人口,土地等等,基本盤穩定。
魏國處在中原,處在四戰之地,大梁無險可守,容易被圍攻。
金角,銀邊,草肚皮,地理上的劣勢,根本發展不起來。
魏國唯一的機會,就是早期覆滅秦國,佔據金角,然後攻略韓國,趙國,一統三晉,然後席捲天下,可魏國戰略上失誤,錯過了機會,等到巔峰之期過去,再也無力迴天。
趙國也有機會,趙國的軍事實力不遜於秦國,可耕地多數是下田為主,糧食產量不足。
又是多牧場,佔據大量耕地。
養馬損耗的糧食,是士兵的十倍之多,又是加劇了糧食不足。
趙國唯一的機會,就是攻佔燕國,燕趙合一。
只可惜,趙國放棄了。
不斷進攻齊國,正所謂吃飯打齊國,睡覺打齊國,喝水打齊國。
可齊國太強大,又不是趙國能吞併的,反而積怨齊國,後來長平之戰,趙國糧食不足,齊國不賣糧食給趙國。
秦國與趙國交戰,秦軍不需要擊潰趙軍,只需要不斷對峙,打持久戰,趙國就會因為糧食不足,不敗而敗。
歷史上,趙括長平戰敗,給人無能之感,可事實上,廉頗上去打不不贏,田單上去打不贏,樂毅上去打不贏。
誰上去,誰也打不贏。
趙國戰略上的失誤,無法用戰術上彌補,無法用所謂的名將彌補。
長平之戰,唯一的勝算,就是齊國支援趙國,不需要出兵,只需要給予糧食幫助,趙軍沒有糧食困難,趙括就不急切出戰,冒險出戰,穩紮穩打之下,才有勝算。
齊國也有機會,畢竟是老牌大國,有錢有糧食有人口,可齊國戰略失誤,到處為敵,攻滅宋國,南侵楚國,西侵三晉,幾乎將自己的周邊鄰國全部得罪了一遍,更有甚者,齊湣王還欲取代周王室,將自己升格為天子,幾舉世皆敵。
結果,齊國被六國圍攻,差些覆滅。
齊國平原居多,無險可守,地緣環境太差。
僥倖復國後,齊國北面需要面對趙國進攻,南面楚國攻佔魯國,危險南線,必須要依靠秦國,不然有覆滅危險。
後世說,齊國不救援六國,如何如何愚蠢,可齊國救援六國,六國會感激齊國嗎?
不會,該打還是要打!
齊國與秦國結盟,好似飲鴆止渴,明天死掉,也勝過今天死亡。
齊國唯一的機會,就是佔據燕國,然後南下佔據趙國,吞併魏國,韓國,那時可與秦國,楚國爭鋒,甚至是王天下。
齊國的戰略很好,吞併燕國很好,可戰術太差,吞併燕國成為夾生飯。
燕國也有機會,可惜樂毅變法太綿軟了,變法不徹底,在進攻齊國時,想要蛇吞象,吞下齊國,結果被齊國撐死了。樂毅不擄掠,善待百姓,也只是讓齊國百姓中立而已,無法讓齊國百姓支援他,反而是背上包袱。
導致燕軍,不是大勝就是大敗。
燕國的機會,就是捨棄鯨吞,而是佔據齊國一部分,成為比肩趙國的大國,然後進行劇烈改革,與趙國一起瓜分齊國,然後消滅趙國,才能更進一步。
楚國的機會最小,因為楚國太大了,城池分散,不適合戰國的總體戰。
楚國有士兵幾十萬之多,可分散在各處,集結困難,等到軍隊集結完成的時刻,邊疆很多城池已經失守了;在加上楚地,有著越人,魯人,宋人等等,皆是不認可楚國,楚國就是一個縫合怪,有些像印度。
楚國軍隊戰鬥力,不遜色於秦軍,趙軍,可因為缺乏總體戰,或是不適應總體戰。
一絲機會也沒有!
楚國,唯一的機會,就是某個穿越者熊荊,成為楚國國王。
秦國百年的努力,都是不及一個穿越者。
……
PS:這一章三千字,更新有些遲了。感謝周道之1500起點幣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