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批閱著奏摺。
在朝廷當中,增加丞相的數量,丞相變為九位,沒有主次之分,輪流主持政事堂議事。
遇重大事務,召叢集相一起議事商決。
平時下朝後,宰相們各回本衙,處理本衙事務。
送到政事堂的奏摺,由宰相們議論,給出相應的處置方案,他們將處置的方案寫在一張紙上,貼在奏章外。
輕重緩急等,貼不同顏色的紙。
貼紙完,再交回通政司,再次抄錄存檔,然後送御書房。
不過,明朝是太監御批。
到了這裡換成翰林學士批閱,皇帝掌控最後稽核權。
群相議政,翰林審批,皇帝最後裁決,能避免權臣奸相,缺點是效率有些低,會出現相互扯皮,相互推諉。
可至少,優點大於缺點。
他如此勤政,可後世子孫未必這樣勤政,於是給子孫找下一個偷懶的辦法。
到了那時,可能皇帝連續十年不上朝,可朝廷還是穩定有序。
皇帝事事親為,這樣效率高,適合於打天下的時代。可如今天下太平了,要從戰時機制,過渡到和平機制。
打天下難,守天下更難。
打天下,已經初步完成了,接下來該制定政策,維護天下穩定。
打天下,要側重效率;可守天下,卻是要重平衡。
要借鑑宋朝,宋朝很好的解決了藩鎮割據,宋朝之後,再無大範圍的分裂,藩鎮割據少了很多。
這一點,宋朝做的很好。
“陛下!”
這時,蕭美娘走來,隨即盈盈一福,凌雲髻上的鳳鸞花冠垂下的珍珠輕輕晃動,細腰纖纖欲折。
項羽淡淡道:“最近可好?”
“一切尚好!”
項羽說道。
蕭美娘走到桌邊往硯臺裡兌水,準備幫他磨墨,只是看著師妃暄略有敵意。
項羽喝了一口茶水,繼續批閱奏摺。
這一次,翻閱的是密摺。
在常規奏摺之外,又是設立密摺制度。
普通的奏摺,經過的程式太多,容易洩密,於是又有密摺制度。
密摺,上書人親自書寫,不得代筆,直接傳到宮內儲存,直接傳遞給皇帝。
密摺,減少了中間環節,效率大增,可讓皇帝對天下的局勢掌握更加清楚,甚至地方與中央,內廷與外廷,形成新的相互制約的關係,也對各個宰相,還有翰林院形成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