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軍已經快失去了控制;高麗那邊送來鄰一批的部分糧食,已經被只不幹全部帶走,剩下的要等收成之後,才能給糧。
而已經在五老山城的洪福源,對於撒吉思來,也一樣是個不可控的因素。
這個高麗漢人,似乎就沒有一個蒙古王公能真正看得上他,如果不是因為不信任他,這次南征高麗,就不會不讓他隨軍出征了。曉得,給他下達的圍剿任務,他的配合度能有多少。
撒吉思手頭現在能用的兵力,只剩下不到兩千的開元兵,與一千多的東遼軍。這些兵力,對上東真主力,能擋得住嗎?
撒吉思只能一邊催促著高麗人抓緊把糧食送過來,一邊派出信使,試圖與只不幹聯絡。
三後,信使從婆娑府回來。中文網更新最快 手機端:://
只不幹與郭侃剛剛在婆沙府開始各自分兵,一路北上,一路西去。
北上的只不幹,只回應了撒吉思一句話:全力拖住東真主力!
開始踏上返回中原之路的郭侃,並沒有給撒吉思其他的建議,卻提醒他:如果不能將趙權收為己用,便一定不可讓他前去南京府,否則將成為遼東的一個最大隱患。
只是連郭侃都不知道,此時的趙權,已經與忽察一起,正飛快地撞入郭侃為其設計的大網之鄭
……
遼東的地形,只有一個詞可以形容,那就是“難斜!
趙權覺得,中原的文人總是在什麼蜀道難,難於上青,那是因為這些人根本就沒來過遼東這個鬼地方。
從朔州出發,即使一人雙馬,但兩時間,趙權與忽察在崇山峻嶺之中,也只趕了一百里的路。
山道難行,這也就罷了。現在讓趙權最頭疼的是,他對遼東地理的嚴重不熟。
東真軍去年南下時,從五老山城直接向西到遼陽,而他們現在要到五老山城,還須經過一個叫作石溝的地方,而後向北再行兩百里。
五老山城,趙權倒是知道,後世又稱為五女山城,似乎曾經是高句麗的一個王城,被稱為紇骨升城。至於石溝,在東真軍中問了半,總算有一個投降過來的高麗女真人知曉一二。
在高句麗時代,這條道路曾經是高句麗位於遼東的幾個王城,與高麗半島相互聯接的交通要道。而石溝正位於這條要道的中心位置,北接紇骨升城,西南通婆娑、義州,東南聯碧團、昌州;正南百多里處,便是鴨綠江對岸的朔州。
石溝四周環山,中為盆地,山水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將這一片方圓近百里的地方,沖刷而成為一片巨大的水澤。
在遼東生活的人,無論是哪個種族,都是以耕種為生,輔以狩獵。只有石溝這地方比較特殊,因土地沼澤過多,夏多洪水,無法耕種,簇百姓多依賴打漁為生。
石溝方圓百里的盆地中,只有一條略高的山脊可以通行,石溝村正好便處於這山脊的正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