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軍,危矣!
呂文煥不由在心頭裡大罵權國軍隊,大罵趙權。
有這實力,為什麼不早點南下?否則自己再撐一段時間,好歹降了權國也好,也不會落到如今這種裡外不是人的下場。
賭錯了啊!
呂文煥一路快馬西行,一路糾結難解。
此後,不斷地收到各種壞資訊。
到江州時,得到的訊息是,江面上並未見到權國水師,意味著這支水軍依然還在鄂州附近,甚至已經溯流而上。
到興國軍時,發現贛南有宋軍開始降集北上,準備援助潭州。領軍者,為宋國最後一任樞密使文天祥。
到咸寧時,終於得到了確切的訊息,權國水師已經進入洞庭湖!
讓呂文煥最為擔心的事情,果然發生了。敵軍進入洞庭湖,目標絕對是湘江上游的潭州!
呂文煥萬分懊惱,自己在臨安時猜到了這種可能,卻終於沒敢在陛下面前直抒自己的見解。有時呂文煥自己都不明白,到底在擔心什麼?
因為判斷失誤被陛下看不起?被蒙古人嘲笑?被其他同僚落井下石?
或是對於元國,其實在心底深處已經抱著無所謂的態度?
嶽州近在咫尺,臨安更不能回去了。呂文煥只能再遣使者,八百里加急,將自己的擔憂傳回臨安。接下去該如何應付,那是伯顏他們的事了。
贛南宋軍援助潭州,權國水軍聯合四川宋軍援助潭州。廣東那邊還沒有訊息傳來,顯然絕不會甘於平靜。呂文煥心裡一陣發冷,這一次潭州之戰,權國調動了東西南北數支軍隊,方圓數千裡的戰場,竟然如臂使指。這種運籌帷幄、決戰千里之外的能力,有誰能敵?
當然,這種場面的戰爭已經不是呂文煥可以左右的。他需要面對的問題,更加現實。
嶽州,已經幾乎找不出一艘船了!
算下時間,差不多呂文煥剛離開臨安,嶽州這邊就已經有人到處散佈訊息:元軍因為鄂州水軍慘敗,準備無償徵集漁船、漁民,再建嶽州水軍,與強大無匹的權國水軍繼續開戰。
一夜之間,嶽州漁民因此訊息一鬨而散。
留給呂文煥的,別說一千艘漁船,一個月之內估計連十艘漁船都徵集不到。
這一刻,呂文煥湧出的唯一念頭,便是直接跳入洞庭湖餵魚!
但是不行啊,自己的家人還在臨安!隨著自己降元的各位族中兄弟,還等著自己進入元國中樞,以保障整個家族在元國的繼續存續。
呂文煥四處派出信使,一面向臨安請罪,一面向潭州的阿里海牙示警。而對於一江之隔的荊湖北路,呂文煥只能聽之任之了。
八百里洞湖,煙波浩渺。
四百艘車船,分成三列,各扯一帆,靠著微風緩緩前行。
車船之後,跟著的大大小小近千艘的船隻。有自四川順流而下的宋軍戰船,也有在洞庭湖上應招而來的漁民船隻。
張珏自四川派出兩萬餘人的水軍,在江陵與夏貴進行了一場生死之戰。雙方戰力其實相差不大,但是最終還是夏貴一部被擊潰。
戰損近半的宋軍,與權國水師匯合後,掠過嶽州,挺進洞庭湖。
有這些宋軍的背書,又聽說是前往潭州援救依然堅守的李芾,大部分漁民都極度興奮,自願隨軍前往潭州。少數不願追隨的漁民,在勸說之後,各自隱入茫茫的洞庭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