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太后看著這位自度宗殯天后,突然老去的侍臣,長長嘆了口氣,說道:“宣他進來吧!”
一身戎裝的李庭芝,躬身入殿,在魏邦給的圓凳上坐下,低垂著眼瞼。
“前線,如何了?”
李庭芝默然地搖了搖頭。
謝太后又是一聲長嘆,“朝堂之上,諸臣連日來爭吵不休,是戰是和,一直未有定論。李帥可有主張?”
李庭芝蹙眉而思。
謝太后,謝道清,為寧宗時右相謝深甫孫女。天台人,算是賈似道同鄉。
十七歲被理宗冊封為皇后,從未得到理宗寵愛,卻無人能動搖她的後位。理宗去世後輔佐度宗,如今又開始輔佐度宗之子。
一個女人,卻終於成為這個國家的實際掌控者,這絕非好事。
當然,涉及到這種層面的權力更替,絕非李庭芝可以參與的。
而且,他很清楚,今日被謝太后召見,名義上是在問自己的意見,實際上謝太后是想了解賈似道的想法。
“微臣,可否瞭解下,朝中大臣的意見?”李庭芝恭身說道。
“你覺得,臨安能擋得住元軍嗎?”謝太后並沒有直接回答李庭芝的問題。
李庭芝又皺著眉頭思考片刻,緩緩地搖了搖頭。
謝太后臉上閃出一絲怒氣,“臨安還有十萬守軍,各路勤王兵馬,源源不斷前來,臨安怎麼可能會守不住?”
“勤王兵馬中,張世傑現在有五萬兵馬,其中真正上過戰場的不到一萬人;文天祥三萬兵馬,全是未經戰事的百姓。”
李庭芝悠悠嘆了口氣,接著說道:“這且不說,前線軍心已經崩潰,沒有一將可用,各地守臣,大多不是想著抗擊元軍,而是一心琢磨如何在投降元軍之後,能保住自己的最大利益。”
李庭芝視線微抬,瞥見謝太后眼中的一絲淚光,隨即又低下了眼瞼,沉聲說道:“更何況,朝中重臣,還有誰願意捨去身家性命,為國而戰?”
是啊,還能有誰?
謝太后的眼神,呆滯而迷茫。
左相留夢炎,理宗甲辰科狀元,曾歷任宗正少卿、秘閣修撰、福建提舉、吏部右侍郎。元軍攻佔荊湖北路後,朝中重臣,紛紛告老辭官,包括這位留夢炎。還是謝太后親臨其府延請,留夢炎才勉強出任左相。
然而,自上任伊始,留夢炎便上下游說,要儘快與忽必烈議和,要放棄抵抗。只有這樣,宋國百姓才能逃出肆虐天下的戰火,才能讓千萬的黎民百姓儘快地熬過這場劫難。
在留夢炎看來,求和是為了百姓的安危、為了皇室血脈的儲存,而絕非因為貪生怕死。
如今朝廷之上,贊成求和的人已佔多數。留夢炎也成為主和派的領袖人物,甚至連榮王趙與芮都公然表示支援和議。
皇帝的親生祖父,支援與元軍和談,這也是主戰派聲勢漸弱的一個最主要原因。
主戰的右相陳宜中,其實態度也未必有多堅決。他是支援和談的,卻絕對不支援降元。只是如今的形勢,在陳宜中看來,哪怕是稱臣納幣,元軍都未必干休。不徹底滅掉宋國,元軍自己都沒有任何退路了。
盡殺朝中主和之人,置之死地而後生,並遷都福建,以圖東山再起,這是陳宜中的主張。
可是,在已經席捲了半壁江山的元軍面前,遷都福建,又能堅持多久?
孰對孰錯,謝太后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取捨。
謝太后輕揉眉尖,滿臉疲憊地問道:“他,是什麼意見?”
“賈相有兩個方案,供太后參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