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好經營江南,如何能支撐得起與權國之間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戰爭?
“旭烈兀那邊,怎麼樣了?”看著眉頭鬱結的伯顏,忽必烈淡然地問道。
伯顏一怔神,臉現尷尬之色,躬身回道:“臣,有辱使命,願意接下陛下責罰!”
元國需要外援,這是不爭的事實。漠北蒙古諸部,在連年的戰爭之中,已經被打得七零八落,即使有人願意支援忽必烈,也很難湊出一支千人以上的部隊。
剩下可能成為元軍助力的,一是遠在羅斯的欽察汗國,一是在西域的伊兒汗國。
忽必烈自立為蒙古國汗王時,根本就沒有知會欽察汗國;建立元國,又讓伊兒汗國覺得他完全背叛蒙古國。致使兩個汗國與元國之間,完全斷絕了來往。
但是伯顏覺得,憑著自己父親的關係,應該可以說服伊兒汗國派兵援助,因此主動承接求援事宜。結果,卻一無所獲。
忽必烈深深地看了伯顏一眼,說道:“此事,不怪你。但是你應該知道接下去要做些什麼,該你管的,莫要再出任何差錯!”
“是——”伯顏躬身而應。
阿合馬則有些興災樂禍地看著他。
忽必烈的意思,表達得很清楚了,不該伯顏管的,莫要插手!
“通告宋國境內,所有依然心存妄念,頑固不化的勢力。即日起,必須遵照謝太后的投降詔令,無條件放棄抵抗,向接收的元軍部隊交出城池的管轄權、就地解散部隊以待我軍接管。否則,盡屠城中居民!
同時,通告全宋,城池被屠、百姓家破人亡、天下蒼生荼毒,都是因為這些人的冥頑不化與違抗旨意所致。這些肆意妄為的抵抗者,將會被記載於史冊之中,而受到萬世的唾罵!”
忽必烈語氣冷淡,似乎不帶著任何的感情,其他幾個人卻聽得冷汗涔涔。
這不僅是要殺人,而且是要誅心!
想想,若真有一些堅持反抗、死戰到底的宋國將官,卻在史書之中被斥為戰爭的罪人、百姓殘遭屠殺的罪魁禍首。這讓人情何以堪?
死都不可能安心的!
歷史終究是由勝利者書者,宋國一旦平定,也許會有一兩個殉國者會被記載於丹青之中,但是大多數的死國者,都將湮滅於茫茫的歷史長河之內。
而那些降附者,反而將可能成為新王朝的功勳者,為後人所銘記。
“賈似道,現在哪?”忽必烈問道。
“離開揚州後,賈似道前往紹興,但是被榮王趙與芮拒於城外。宋皇投降之前,下詔將其發配福建,現在正在南下的路上。”廉希憲答道。
又是福建……
“告訴趙與芮,賈似道必須死!”
廉希憲有些猶豫地說道:“賈似道身邊已無扈從,殺他如宰雞,何必讓趙與芮動手?”
阿合馬舔了舔嘴唇,說道:“趙與芮願意舉城而降,陛下也答應他放過紹興城,但是他得讓陛下看到誠意啊!我倒是希望趙與芮不敢甚至是不肯殺死賈似道。
趙與芮,據說其家財已經超過了宋國皇室。這可是條超級大魚啊!”
那,到底要不要殺死賈似道?
忽必烈臉色平靜無波,看不出任何喜怒,廉希憲只好把疑問吞回了肚子。
……
慶元府的外海之上,一艘漁船正緩緩地向東飄去。
船上一張輕帆,船尾坐著一個老叟,赤著皺巴巴的上身,不緊不慢地搖著長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