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都能有今日,有兩個人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其一是李璮的義母楊妙真,當年李全兵敗之後,楊妙真攜年幼的李璮回到益都,幾乎以一己之力,重新立足於益都。
另一個則是王文統,在他的輔助下,使益都無論在民政還是經濟上,都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如今的益都,在綜合實力上,確實足以傲視中原其他的漢萬戶勢力。
只是,楊妙真已經去世,王文統音信俱無。
不過,李璮覺得,接下去的戰場,是屬於他這個元帥的戰場。王文統,畢竟只是有一個幕僚出身。經濟財賦方面,李璮確實自認不如。可是若論領兵作戰,他不需要任何人的建議。
六月初十,在等不來王文統的回信之後,李璮驅逐了謝仲溫的使者,宣佈脫離元國自立。
同時,李璮派出使者,四處聯絡盟兵。
首先是傳檄天下,與諸路萬戶共約起兵,以抗擊準備侵吞北地漢人利益的元國。
其次是向宋國表示,願意割讓海州以南城池,降附宋國,同時請求宋國出兵北上共擊元軍,,收服北地。
再次,向大權國遞交結盟要求。
一時之間,山東動盪,北地動盪,局勢一片撲朔迷離。
當益都的結盟請求傳至旅順時,趙權正在被鐵憨敢的禾忽大汗,整得頗為頭疼。
忽必烈放棄圖謀和林、遷都燕京,並宣佈建立元國,這世間最高興的人,很可能就是禾忽。
阿里不哥兵敗之後,生死不知。忽必烈如今成為元國的皇帝。這世間,唯一剩下敢跟他爭奪蒙古國汗位的人,就剩下一個遠在葉密立的海都。
也不知道受了誰的慫恿,開春之後,禾忽便不顧所有人的勸阻,率領發誓對他效忠的四萬多蒙古兵,悍然出兵葉密立。
留在和林的,只剩下權承智與不到一萬的兵馬。
若是可以,趙權恨不得手執長鞭,抽死這隻鐵憨憨。
可惜,這世上沒有一支長達萬里的鞭子。趙權只能看著地圖,長嘆以息。
“國主,人來齊了。”大嘟嘟恭身提醒道。
圍著會議室的圓桌,已經坐了一圈的人。
包括外相侍其軸、內相梁申;上將軍辛邦傑;統管外交部的禮部部長姚樞;辦公廳主任楊閔;以及法部部長大巖桓。
見劉秉忠無意於大權國的大法官之位,趙權正式改任高正源為大權國第二任大法官。
若論對法律條文的熟悉程度,目前整個大權國,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強聞博記的高正源。而且高正源至今孑然一身,平日裡也不喜與人私下交往。確實是目前大法官的最佳人選。
大巖恆卸任代理大法官一職後,專心於法部職務,同時接管高正源的監察部。
目前這些人,便是趙權指定的戰時總參會議成員。
趙權坐在主位之上,對著楊閔說道:“把益都的要求,給大夥兒說說吧。”
“是!
益都希望儘快能與我大權國結盟,並提出以下要求:
一,提供總價值不低於二十萬兩銀的錢糧支援,而且不接受華夏紙幣或是銀幣,要求現銀或是現貨。
二,即刻自錦州出兵,經榆關走廊攻打海陽,兩個月後與益都會師與燕京,共擊元國新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