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權一邊踱著步,一邊說道:“把所有願意跟隨禾忽的蒙古人,全都留給他。他想繼續往西打,沒問題,不用多加阻撓。
給多泉子的封揚再留一萬人,準備南下,進行防禦性試探攻擊;其餘的,讓帖木迭兒,儘快加緊掃蕩嶺北的戰事,爭取在半年,最好是四個月之內,結束嶺北戰事。或是揮師西進以接應禾忽,或是準備南下,進攻開平城。”
以靜制動,動靜結合。
一方面,做出佯攻開平城之勢,讓忽必烈不敢全力出兵和林;另一方面,依然在和林方向保持著一定的兵力,在防備阿里不哥向東突進的同時,可以坐等那兄弟倆廝殺之後的漁翁之利。
對此,在座諸位,都無異議。
趙權揉了揉眉心,“你們再看看,我總覺得還有些細節,未曾考慮清楚。”
圓桌邊,又響起低低的討論聲。
“燕京急報!”
權承仁急急來到會議廳大門口,接過情報,站在趙權身側,撕開信筒,展聲念道:
“史權一萬真定軍,已過榆關北上;東平一萬漢軍,至榆關駐守;順天路新軍總管張弘彥,已集結三萬漢軍北上榆關。”
趙權聽著一怔,隨後才醒悟過來。
忽必烈,竟然主動派兵過榆關北上。他的第一個目標,不是阿里不哥、不是益都李璮,卻是東北的大權國!
“怎麼可能!”姚樞立時出聲質疑,“會不會,搞錯了?”
趙權搖了搖頭,情報搞錯?這幾乎不可能!
高正源淡然的聲音響起:
“兩個月前,東平嚴家兄弟,前後共領三萬軍北上,其中有兩萬已駐紮在開平城附近,此次應該是嚴忠濟統率一萬軍至榆關。
真定史權一萬漢軍,半個月前離開真定,看來是直接過榆關,一刻不停北上。
張弘彥,保州張柔第八子。文武兼得,從父攻宋時因功被授新軍總管之職,忽必烈稱汗後不久,任其為順天路新軍總管。半年時間,張弘彥已練得新軍三萬餘人。”
三萬新軍,戰力應該不強。
但是東平軍與真定軍的兩萬漢軍,可是久經沙場的老卒。
尤其是真定軍。
中原所有的漢軍中,趙權最瞭解的就是真定軍了。但是對大權國軍隊最為了解的,同樣也是真定軍。
忽必烈,明顯是有的放矢。
趙權努力地壓制著心裡湧出的一股不安。
真的要與真定軍在戰場上,見個生死嗎?
退縮,是不可能的!
趙權擔心的是,自己聽到真定軍都會心生不安,那麼其他將士,會不會有一樣的情緒。
包括辛邦傑、李毅中、丁武,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與真定軍一博生死嗎?
戰場上,一旦有這種猶豫的情緒,必將引起全軍的潰敗!
看著沉默不語的趙權,眾人臉上都掠過一絲詫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