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義,你需要時刻記住,你這個位置的重要性以及未來將會產生的影響!”趙權臉色轉為嚴肅。
承義也收起了臉上的嘻笑與興奮,躬身而聽。
“你得理一個章程出來,如何去管理與引導這些弟妹。如何儘可能的不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出現偏差。
每一個階段,都必須有每個階段的考核標準。而這考核,絕不只限於學業!
如果,一直達不到考核標準的話,也得有相應的處罰措施。
最嚴重的,可以取消其權氏門人稱號。即,剝奪其賜予的姓氏,改續字為姓。”
“諾!”承義正色應道。
此事即了,還有其他的許多事,繼續探討。
包括今年與宋國開始的貿易計劃,以及其他對外的商業拓展。
北高麗的經營,以及對南高麗的商業滲透。
貫穿於遼西遼東之內所有縣域,數條官道的修建。
廟島、柴薪島、身彌島等幾處海島碼頭的修建。
幾處船塢的擴建,海船的繼續建造。
以及巴掌城、丹東與旅順的重新規劃與建設。
時間,太緊了。許多事情,都必須在蒙哥上位之前,完成佈局。
而如今,中原暫時是染指不上。趙權將南京府發展的所有重心,都移向了海洋!
未來數年,所有的建設,都必須圍繞著海洋來進行。
如此,才能另闢蹊徑,才能擁有與忽必烈相抗爭的資本。
而這裡,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旅順城的建設。
南京府城,自渤海國時就存在至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其地處過於偏遠。
幾乎斷絕了與外界的交往。
其實不僅是南京府城,就是整個遼西遼東,都是如此。
外界力量很難進來,但是一旦進來了,這裡所有的勢力都無處可逃,唯一的途徑就是躲入山林中等死。
而且,遼西遼東的勢力,想要攻出去,難度更大。
未來若要建國,國都遷離南京府,那是必然之勢。
有人提議遼陽,有人看中瀋陽,有人中意錦州,還有人希望是撫松。
這些地方,各有各的優勢。
或是擁有大片良田,或是依山傍水,或是扼守要道。但是,所有人依然只是將目光,放在陸地上的戰爭。
或是有利於防守,或是可以埋伏出擊,或是可以留下未來對外擴張的空間。
趙權看中的,則是旅順。
遼南半島,三面臨海。
除非極端氣候,旅順外海上終年無冰,是遼東極為難得的不凍港。這就為海上貿易的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而且,未來一旦與忽必烈或是蒙古發生衝突,哪怕窮盡整個東北,無論是人口、兵源或是物資,都很難與其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