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權宋天下> 第七百八十三章 興儒的希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八十三章 興儒的希望 (1 / 2)

對於這些種種,趙權覺得都無可厚非,起碼說他們現在的出發點,未必就可以與“無恥”兩個字搭上關係。

只是趙權覺得,這些人把興儒的希望寄託在忽必烈身上,未免太可笑了一點。

忽必烈是誰啊?吃人不吐骨頭的千古一帝!

所有的人,在他眼中,都只是一個工具。用過之後,便可隨意丟棄的易耗品!

看著元好問等人如喪考妣模樣,趙權也不好當面打擊他們,只是搖了搖頭,輕輕地嘆了口氣。

“權總管,老朽覺得,此事,還是不得過於輕視……”王鶚又勸道。

趙權正襟危坐,“我並無任何輕視之意,不過忽必烈在邢州,鞭長莫及啊!”

對於忽必烈,趙權何止只是不輕視,他從來都將他視為自己最大的對手。若是搞不定此人,他這輩子,絕對別想有好日子可過。

不過,也許正是因為有忽必烈,才逼迫趙權不停地成長著。

“倒是不說,現在要對忽必烈做些什麼。而是咱們自己,是否也得做些推崇儒道之事?否則,道統終將不會在我等手中……”

推崇儒道?學忽必烈那樣,建個孔廟,時不時去拜下,再分點豬肉回家。

然後把所有的儒生,當大爺供著?

別說這招在忽必烈之後已經不好用了,哪怕能用,在東北之地也發揮不了太大的效果。

趙權搖了搖頭,“南京府不同於中原,我們招攬儒生,卻不能在此推崇儒道。”

見幾個老儒面顯焦慮之色,趙權擺了擺手,繼續說道:“我要推崇的,是漢化之道!”

“東北,無論遼西、遼東、遼南,乃至高麗,一向被稱為蠻荒之地。

這蠻荒,並不單指不服王化、不尊儒者。而是因為數千年以來,生活在這裡的人,受困於艱難的地理環境,食不裹腹。

所以,我們努力要做的,首先是讓他們吃飽飯,才能談及其他。

漢化的基礎,是在他們能活得下去的前提下,教他們識文認字。如此,才會以華夏之後為榮,才會認同我們的治國理念,並延續於子孫萬世。

只有這樣,咱們才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才能真正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

儒道,是為了君王服務,是王者之道。

漢化,則是為了平民百姓,是治國之道!”

王鶚與元好問眉頭依然緊鎖。

侍其軸與王治則相顧頷首。

忠君或是忠國,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其實並不是一個問題。

君為天,有君才有國。

君死,若無後祚,則國滅。

一個國家,延續的是一個王朝,而非人民、文化與政府。

而儒道之所以能延續數千年,是因為儒家所宣揚的“仁德、順服、以禮為尊”,對於君王的統治是有利的。他服務的是一個國的君主,而不是一個國的百姓。

想要與忽必烈抗爭,建國是一定要走的道路。但是未來要建一個什麼樣的國家,趙權並沒有很清晰的思路。

只是無論未來的這個國家長成什麼樣子,趙權都不希望,會是以趙家為延續的一個朝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