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外交部,就是鴻臚寺。不過,鴻臚寺一般隸屬於禮部,而南京府的外交部,將是一級部門,比禮部地位更高。”
比禮部地位更高?
要知道,在宋國禮部為六部之首,禮部尚書就意味著有很大的可能進階為宰相。
但是,趙復聞言眼中迷茫之色更甚。趙權會將如此重要的職位,交與一個外人嗎?
“外交部,就是代表南京府,負責對外的交流與協商。包括蒙古、中原各家勢力、宋國、日本與南高麗。”
趙復心裡,微微抽了口冷氣。
將南京府與蒙古及宋國並列而視,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之所以取名“外交部”,而不稱為鴻臚寺,大約也是為了堵住天下人之口。
有些事情,的確是做得但說不得。
“對於趙先生的能力,我沒有任何質疑。如果你對這個職位感興趣,我只需要趙先生很確定地答覆我一句話:你,是否願意繼續留在南京府?與我等同心協力,共謀未來。”
現在南京府所有文官之中,要麼是金國遺老,要麼與蒙古國或是中原勢力糾葛過深之人。只有趙復算是無牽無掛,倒是最合適的一個外交部負責人。
如果他真的能夠拋卻自己對於宋國的執念,只要他做出承諾,趙權對於此人還是比較認可的。
與其讓他把自己關起門來做學問,不如放出來做些事。
而且,只要他接受了這個職位,想回宋國也必將受到宋國那些酸儒們的排斥。中文網更新最快 電腦端:
看著趙復有些猶豫的神色,趙權接著說道:“趙先生可以不用著急答覆我的提議。如果你想,可以先回宋國看看,我會派人護送趙先生前往。回南京府與否,全在趙先生的一念之間。”
趙復呆呆地看著王鶚與李治露出的鼓勵與欣喜之色,沉吟良久。終於向趙權恭恭敬敬地行了個叉手禮,說道:
“趙復有幸,得遇權總管青睞,必將以某餘生之力,報知遇之恩!”
“好!”
解決了外交部的負責人,還有一大批的人事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軍事方面,基本維持原有的參謀部制不變,著重於中層軍官的調整與培訓。
趙權的目標,是希望透過幾年時間的努力,對剩餘的三千戰兵進行不斷的優勝劣汰,同時將這些人全部培養成為合格的百夫長或是千夫長。
這樣,當輔兵的兵源充足之時,便可以這三千人為綱,迅速地拉出數萬甚至數十萬的可戰之兵。
培訓的方法其實也很不算複雜,理論與實踐結合。
理論上,透過海東軍事學院進行灌輸。而北高麗形態各異的戰場,則為這些人提供了最好的實踐場所。
南京府兵源雖然不多,武將還算充足。
但是能充任文職的人實在太缺了,老的老少的少,要麼就是一群好不容易請來的卻只會掉書袋的傢伙。這些人只能全部扔去學院教書,讓他們擔任重職,趙權還沒這個膽子。
矮子裡面挑高個,又連軸轉了四五天,趙權與幾人一起,才勉勉強強地把南京府的管理班子搭建了起來。
南京府的政務管理體系,依然是以臨時管委會為基本架構。
權總管為南京府臨時管委會的最高權力代表者。
管委會之下,設立兩個行政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