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扶持有潛力的王族成員,在高麗大陸建立親民政府,鼓勵並支援與大眾百姓的聯合,共同抗擊江華島崔氏非法政權對高麗百姓的荼毒;
二、利用五年時間,對北高麗每一寸土地進行精細化治理,讓百姓不再流離失所,讓山民有其居,給所有人一個可以生存下來的保障;
三、利用十年時間,令南高麗百姓羨慕並自願投奔北高麗政權,對於那些頑固之輩,在勸告無效之後,可以採取適當的措施進行引導;對於那些漠視民生疾苦的豪強,應予以堅決的打擊;
四、培養並鼓勵高麗百姓接受、學習漢人先進文化,使其重新迴歸華夏族系,為此應當鼓勵高麗與遼東的雙向移民;
五、基於高麗低效的生產力水平,高麗之地,除了稻、棉種植,不建議其發展任何手工業;南京府將會向其提供源源不斷的價廉物美產品;
六、將高麗納入南京府的貨幣管理體系,並在合適時機,在高麗試行新貨幣的發行;
七、扶持發展屬於高麗百姓自己的水軍,南京府將從物資、人力與管理上進行全方位的指導與支援;
八、高麗,是一個新興之地,可以將其當作南京府一個寶貴的試驗田。無論是新兵的訓練、新工藝的開展、新作物的種植、新管理模式的推行,都可以與高麗百姓展開深入的合作。
這份著作,一完稿趙權便令人飛馬送回南京府。他對信使特地交代:要侍其軸親自負責、由元好問認真研究,對高麗數千年的歷史進行豐富與完善,並新增一些無可辯駁的典故與史料。
接到這份書稿後,留在南京府的幾位老先生俱是驚駭莫明。誰都沒想到,趙權對高麗能提出如此深遠的建設方案。
驚駭之餘,每個人的心思還是有所不同的。
心情最為複雜的是趙復,他很清楚這個方案一旦實施,十年之後高麗將再也擺脫不了南京府的控制。可惜,宋國相距太遠,現在連自保都有些力所不逮,更別說去圖謀高麗的蠻荒之地。
最激動的是元好問,能為高麗人定祖、修史,對於他來說,無疑是件名垂千秋之事,他相信以後任何一個高麗人,說起自己的歷史時,都不會忘了“元好問”這個名字。
王鄂則看到了機會。第二天,他便偷偷跑去找侍其軸,要求南下,參與對高麗的先期治理。
對於趙權的這份洋洋灑灑,足有萬餘字的著作,侍其軸雖然並未在眾人面前露出異色,不過心裡卻委實覺得欣慰。
透過此書,他發現昔日那個只懂喝酒享樂的少年,是真的成熟了。知道站在一個更高的位置,以俯視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知道面面俱到,不以結果論成敗;最關鍵的是,知道給宏圖霸業,披上一件華麗而誘人的衣裳。
有後人在整理侍其軸遺留下來的資料中,發現了他當年曾在手稿中記下這麼一段話:“此乃借屍換魂之術,借高麗已經腐爛之屍,剔其筋骨,換上漢人之魂!此後,世間當無高麗人!”
不過,這些都只是後話了。
送出自己辛辛苦苦的著作之後,趙權意猶未盡,又花了一整天時間,給南京府參謀部另外寫了一份關於高麗軍略的建議:
一、讓辛邦傑以高麗總督身份,暫領高麗軍事與民政的所有事務。
二、對高麗的攻伐,不可心急。軍事進攻為骨,經濟滲透為肉。做到攻一城、佔一城、經營一城。
三、水軍,將是未來徹底平息高麗動亂的基本保障,因此所有的資源應當向水軍傾斜。
四、對三別抄軍發出追殺令,凡與別抄軍有瓜葛者,必須全力剿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