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當耶律楚材去世之後,念其勞苦一輩的乃馬真,要求貴由厚葬耶律楚材,也被拒絕,這又讓和林所有的漢儒都對其產生了深深的失望。
趙權不知道,現在到底還有誰是在真心的支援著貴由。
知謂知子莫若母,也許這世界上,最瞭解貴由的人,只有乃馬真。
趙權現在才發現,乃馬真對貴由的擔心,是真的有道理的。她不放心貴由過早上位,不放心他獨自掌權,可能最不放心的,是覺得貴由根本就不具備一個帝王應該擁有的心胸與能力。
不過,也許還有一種可能,是因為長期受到乃馬真的壓制,才使貴由產生了如此嚴重的逆反心理。
趙權只能這麼想了,如此,他的心裡才會覺得好受一些。
其實,只要不想貴由,這一路的行程還是讓人覺得相當愉快的。
曷懶路雖然位置不是特別理想,但這裡也不能忽視。這裡原來就有個舊城存在,雖然已經慘破,修修補補之後也勉強能用。
趙權留下了李治,還有一千的輔兵與新兵。
這一年多來,東真軍兵力整體增加不大。重新訂立了新的考核方案之後,所有士卒,只有透過考核,才能成為全脫產的戰兵,因此戰兵數量不增反減,現只有三千人。
所有戰兵不僅要會說漢語,而且必須透過海東學院二年級的測試,也就是相當於村長的任職文化水平。這是趙權的最基本要求,而且決不允許打折。
許多老兵,不是因為戰力不行,而是因為不識字,被迫降為輔兵。
為此,諸多東真老兵雖然頗多怨言,但是揍了幾頓之後,也只能從了。
對戰兵的要求提高高,待遇自然也是不含糊。每人百畝職田,足以讓所有人都為之拼命學習認字。而且這些職田,是不需要他們自己耕種的,全部交給輔兵統一打理。
此外,在戰兵內部,打破了所有人的出身與種族,全部混在一起學習與訓練。
一年多的打熬,趙權相信,如今這支三千東真軍,在同等兵力的前提下,絕不會輸於任何一支部隊。
當然,打仗不是玩遊戲,誰都不會同意預設軍隊數量。
戰兵可以求質不求量,後備兵力的培養也是必須的。
因此,自兩年前的南京府之戰結束後,在辛邦傑的主持之下,南京府開始加大輔兵的擴軍力度。
被暫時淘汰下來的老兵、戰場上表現勇敢的新兵、從山裡剛挖出來的野人、從瀋州誘拐來的高麗兵、一些自願加入的牧民,還有從遼西、遼南征召而的漢人。
龐雜計程車兵來源,給輔兵的管理增加了無限的難度。但是隻能慢工出細活,用更長的時間更大的耐心,將這些人慢慢打磨。
所有的輔兵,又被分成了兩種。一種是剛剛徵召入伍計程車兵,無論年齡與能力,全被歸入新兵編制,這些人是軍隊中的最底層。
除了飯管飽之外,沒有任何額外收入,不僅要承擔正常的農事活動,還經常被各路人馬拉去打下手,包括修水利、做木工、打造兵器、蓋房子……
在東真軍,新兵的待遇,就是比勞役營裡的人會好一些,很多人根本就熬不過一年的新兵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