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蒙古軍隊的對宋整體戰略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端平初年蒙古國與宋國正式開戰之初,一些原金國的漢世侯軍隊,如張柔、史天澤之流,還想著在出現勢力真空的河南圈劃勢力,便一邊南下一邊安排就地屯田。
然而,河南接連數年的旱災與蝗災,讓這些屯田的軍隊損失慘重。
而後數年,蒙古軍隊基本秉持著蒙古人最傳統的作戰風格:打仗的目的,就是為了搶劫,搶完就走,絕不停留。
整個河南南部,自此人煙斷絕,幾乎成了無人地帶。
連盜匪在這種地方都完全活不下去。
窩闊臺汗去世之後,蒙古軍隊的作戰風格又發生了變化。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那個掌權的乃馬真,無力南顧。還是因為漢世侯勢力漸起,開始獲得了一定的話語權。
一些軍隊又開始在河南建城屯田。
不僅是河南北部的河洛之地,南部的鄧州、唐州、穎州、壽州,甚至包括最為破敗的蔡州部分地區,都開始有駐軍修繕城池、屯兵種田。
這可不是一個好現象!
於是京湖制置使孟珙與兩淮制置使李曾伯,同時發出“打出去!”的號令。
要求轄下部隊,以營為單位,輪番北渡,定點打擊這些屯兵的蒙古軍隊。
這場戰爭,在劉整眼裡,變得更加好玩了。
善長野外作戰、以流動性為最大優勢的蒙古人,現在開始據城而守。而擅長守城的宋軍,卻開始了蒙古人的襲擾戰術。
當然,劉整覺得,要不是有孟珙攢下的這些北兵作為基礎,宋國即使有心,也無力北渡淮水作戰。
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運氣好的話順幾個蒙古人腦袋,軍功便可以往上挪一挪。
劉整很希望蒙古人與宋人就這樣的一直對峙下去,其實挺好。
一個精壯老將領著宋騎,以雁形陣勢繼續前行。
這個老將姓劉名全,現為襄陽太守,也是劉整的上司。
看到他,劉整臉上不禁臉出一些勉強的激動。
劉整相信,在湖廣之地——或者說在整個宋國,除了孟珙,就是自己對他最熟悉了。
但即使是這樣,劉整對他的身份來歷也是知之甚少。
這個算是自己本家的人,已年過五十,同樣是在端平元年金國滅亡時,被孟珙召入宋軍。先是被編入“鎮北軍”,後又劃歸黃州“克敵軍”。
許多北地漢人,加入宋**隊,說難聽點,無非只是為了一個求活的機會。金國已經破了,憑著他們這些漢人,數量再多也無力復國。更何況,又有哪一個漢人會去真正懷念一個女真人建立的國度。
傷心是難免的,那是因為自己被迫淪落到異國他鄉,被迫為別人而戰。
至於國愁家恨什麼的,劉整至今為止也沒有見到一個。
畢竟,宋國也是金國滅亡的罪魁禍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