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支真定百人隊進入戰場,開始清理殘肢斷軀。
傷亡的真定軍士卒已經被運回營寨,宋軍的屍體,無論是完整的還是殘缺的,都被直接扔進護城壕溝。
當戰場上的屍首被清理完成後,壕溝處也填起了一條寬約三丈的溝壩。
趙權忍不住又吐了一場,他有些懷疑,自己還有沒有勇氣或是力氣跟著大部隊,踏過這條溝壩,攻入壽春城。
……
第六天的清晨,追擊忠義軍潰兵的一千蒙古騎兵回到營寨。
為了防止沒必要的傷亡,蒙古輕騎對忠義軍的追擊並未逼迫太緊,只是順著大香河岸把他們往南驅趕,以防止他們回援壽春。
此戰忠義軍死傷近千,許多人並非死於蒙古人的刀下,而是自相踩踏或是落入水中而死。對於試圖泅渡過河的宋兵,蒙古人便以弓箭圍殺,最終能逃得過河的了了無幾。
這一場勝利對於真定軍或者說史天澤來說,其意義在於,不僅僅是以最小的傷亡擊潰了城外的二千多守軍。重要的是,從宋軍堡寨中搜羅出來的物資器械,讓史天澤已經對壽春之戰的勝利再無任何的疑慮。
他沒有去關心堡寨中不多的存糧,也沒有看重二十多具完整的弩砲,他在第一時間就吩咐士兵把寨牆給拆了。這些建作寨牆的木頭方料,才是他現在最需要物資。
除了放出去的遊騎,與列陣在城外以防壽春守軍出城襲擊的五支百人步卒外,一大半人都被髮動起來協助軍內工匠幹活。
漸丁隊今天沒領到任務,一眾人便在戰場上“遊蕩”。
真定士卒在宋軍堡寨中的各個營帳裡進進出出,不停地往外搬著東西。寨外堆滿了物資,有各色令旗、無數刀槍箭矢。
寨外一個單獨的空地上,還擺著十八具弩砲,有兩個士卒立在邊上守著。
李毅中眼睛一亮,對著丁武說:“丁隊,過去看看?”
趙權知道李毅中對這些器具兵器特別感興趣,他便與李毅中一起,跟著丁武和吳一虎走上前。
丁武跟看守計程車卒打了個招呼,士卒只交待了一句:“看看就好,千萬別動!”
弩砲其實就兩種,準備來說,大的才叫弩砲,有十三具,小的是弩機,有八具。
吳一虎指著幾具弩機說:“這就是擊傷史青的那種弩。”
趙權與李毅中湊過去認真看著。這個弩機長約一臂,應該是單兵使用的弓弩。比較奇特的是,在弩身上方有一個木匣子。
趙權問道:“這匣子是幹嘛的?”
“裝箭矢的,裝的就是風羽箭,一匣可裝六矢,而且可以連發,最適合在夜間發射,讓人防不勝防。”
連發?這時代竟然還有可以連發的弩箭?趙權的興趣被勾起來了。
“這個,叫什麼弩?”
吳一虎拿手蹭了蹭臉,有些不確定的說:“好像,是叫什麼筒弩來著。”
“㔶筒木弩!”一個有些陰沉的聲音傳來。
趙權回過頭一看,是秦子緒。
好些天沒見到這廝了,聽說他一直在負責後勤軍需的排程,看來這邊清理收繳物品的活也歸他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