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張凱峰見此,發出一陣飽滿,富有激情的聲音。
“觀眾朋友們,第一輪的比賽內容,已經確定了!那就是我們華夏傳統繪畫,水墨畫!”
“接下來,華清大學,京城大學和華夏作協的代表團們,將現場給大家在半個小時內,合力繪製至少三幅絕美的畫作。”
“請大家將最熱烈的掌聲,送給他們!”
不得不說主持人的聲音,的確有幾分感染力,觀眾們的激情,很快就被調動了起來,響起了一陣“嘩啦啦”的掌聲。
接著,便有工作人員,送了共30幅筆墨紙硯到三個團隊的每個人面前。
而三個團隊的所有人,則快速行動了起來,畢竟只有短短半個小時的時間。
不過,他們卻沒有每個人動筆直接開畫,而是每個團隊圍成一個或者兩個圈,並攤開一張或者兩張畫紙,經過小聲的討論後。這才分工磨墨、區域性修飾,開始了合力作畫。
因為他們清楚,半個小時想只靠一個人,畫出精妙的水墨畫,根本不可能!
高畫質攝像頭全都落在了每個團隊圍成的圈子中,從他們認真的臉頰,儒雅而輕快的動作,以及絢爛的畫紙上一一掃過,看得在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們,一陣痴迷。
舞臺,華清大學團隊處。
以陶晨軒為首,眾華清大學的老師和教授們圍成了一個圈,在長約兩米的畫紙上,緊張且小心翼翼繪弄著早早就商量過的作品。
張星星這個臨時加進來的人,而且又被陶晨軒不喜,所以並沒有安排任何任務,被眾人擠到了最外圍。
張星星倒也樂見如此,獨自一人,在案臺的角落,對準畫紙,飛快舞弄著畫筆。
不得不說,舞臺上的三個代表團,確實擁有不俗的實力。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畫,漸漸有了雛形,引起了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們,發出一陣陣來自內心的驚歎聲。
現場的觀眾們,全都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大螢幕,心頭讚歎不已:原來水墨畫也可以如此漂亮,我們華夏文化,果然博大精深。
然而,只有一個人例外,那就是崔牧白。
崔牧白沒有看一眼大螢幕,他一雙渾濁的眸子,一眨不眨的盯著舞臺角落,正快速舞動手中畫筆的張星星身上。
“叮鈴鈴!”
半個小時過去了,會展中心響起了輕快的音樂,三個代表團也全都停下了手裡的畫筆。
主持人張凱峰,再次回到了舞臺上,用略帶著一絲激動的聲音:“時間到!”
“現在就讓我們欣賞一下,三個團隊繪出的作品吧!”
張凱峰微笑著說:“一般情況,我們全都喜歡以從左到右,從小到大的順序檢視作品……”
“但是,我們這裡是文學大比拼現場,是創造和突破的現場。所以,我們也來點打破常規的東西,就從右到左開始檢視作品。”
張凱峰說得是那麼好聽,實際上呢?他只不過是想評委和觀眾們,先看華夏作協的作品罷了。
因為,張凱峰非常清楚,不論是什麼比賽,最先出場的人,都會有一定的優勢。
華夏作協的眾人,臉上掛著一抹難以掩飾的自豪之色,由兩個人,將剛剛畫好的水墨畫慢慢拿起。
“譁!”
一對晶瑩剔透,在水中遨遊的“蝦”,便出現在了畫紙之上。
“竟然是蝦!”
“天,這可是齊白石老先生最拿手的東西。”
“不愧是華夏作協的委員們,他們竟然可以畫蝦。”
“而且,畫得真像!”
“是啊,簡直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