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7章 去滬上 (1 / 3)

7月19日,整個江南地區都被籠罩在強大的副熱帶高壓之下,剡縣縣城自然在其中,整個盆地如同個大蒸鍋!

熱,很熱,非常熱,還他娘@的是溼熱!

廣播的天氣預報裡天天說38、39,太陽底下自然再加5度不止,全城除了深處城隍山底的防空洞,就沒個涼快的地方。

下午,車隊停車場四周種著的法國梧桐和石榴樹上,那些該死的知了叫聲讓人聽著心煩,辦公室吊扇“呼、呼”吹,風也是熱的。

毫無涼意,但總算不會讓室內的人中暑,而在室外,多待會都就把人曬迷糊!

如今懂行的人是不會去過於相信天氣預報的,傳說中氣象臺最高只能報39度,再高了不行。

一旦報40,那就得工廠停工、學校放假,至少規定如此。

學校是已經放暑假,但車隊裡一個小孩子都不見,全讓父母們送去鄉下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

年年如此,一是工作忙不好照顧,第二也是為了避暑,農村氣溫略低,如果是在高山區,晚上會很涼快,後半夜都得蓋薄被子。

總感覺不止三十八九,可這氣象臺預報四十度,那還是30年多年之後的事情。

據說當時一位經驗豐富的電臺主持人接到那份天氣預報後,還特意打電話去氣象局核實確定。

確定能不能報出去,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後,才播報。

從此“40度魔咒”才被打破、時常出現。

2013年時,剡縣和隔壁的新昌持續二十多天最高氣溫在40攝氏度以上,連續出現在全國高溫榜的前列,新昌更是高居榜首好幾次!

至於當時已經改名為嵊(大閘蟹)州市的剡縣,老在五至第十名之間徘徊,最高只當過兩天的全國季軍。

新昌比剡縣更熱?

非也,新昌的基準氣象臺在縣城邊,海拔與縣城幾乎一致;

而剡縣的基準氣象站在縣城邊的城隍山頂,高出縣城近百米,四周還全是樹林,顯然涼快不少。

剡縣縣城裡的人要是信了天氣預報,那得智商欠費才行!

魚米之鄉江南,夏天能這麼熱,除了本地人,有幾個能想到?

今兒自個沒出車,幫著隊裡統籌了一下最近的出車單,一會功夫就辦完,這就開始煩躁。

太熱了!

車隊裡留在家的人,無論男女都是一身“的確良”,其實這衣服料子壓根不涼,氣溫一高還悶得慌。

剛剛去了隊長辦公室,看到郭文喜都被熱得不太想說話,深得心靜自然涼的精要,不動、少說。

室內尚且如此,這跑在路上的貨車駕駛室裡,停車熱得像蒸籠,開起來被熱風吹得難受,駕駛員們就沒衣服乾爽的時候。

回到駕駛員辦公室,今兒同樣休息的代班駕駛員小蔡、蔡國強看到相偉榮,說道:“相師傅,剛電影公司的老王送了點電影票來。

張師傅不在,先放我這了,你要兩張還是三張?”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