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吃吧,幾年後的縣長家這麼客氣,得兜著點。
剡縣新昌本就一家,在同一盆地,這邊又挨著兩縣的縣界,習俗、方言都差不多。
點心也是雞蛋榨面,吃上一大碗,再抽菸喝茶,順便就是由顧詢武陪著在村子周圍逛一逛。
和自家村子一樣,一到過年就到了“回憶懷古”時刻。
相偉榮不太瞭解這,但顧詢武熟呀,東拉西扯的,從30年前的事說到這會,聽著還挺有點意思。
村子在丘陵與高山區的交界處,要不是十來年前剡縣、新昌兩縣為了縮短各自西部幾個集鎮之間的交通距離,修的這條縣道從顧詢武家的村前過,這地方出行並不怎麼方便。
村子附近都是梯田,還有些茶園,更高處就是山林與竹山。
青山綠水,梯田下方小溪裡的石斑魚清晰可見。
隨意走走,發現這的梯田坎裡也嵌著些大塊的墓磚。
沒事看了看...
“永和九年”那是沒有的,這年份的磚頭如果到處都是,將來也就不值錢了。
其實紀年磚都沒發現,就看到幾塊銅錢、魚紋的兩晉南北朝墓磚,其餘磚頭甚至連花紋都沒。
看到相偉榮老是低頭看磚頭,顧詢武笑著問道:“都是些老墳磚,有什麼好研究的?”
這一聽,相偉榮直起身,對其道:“你這個浙農大茶葉系的工農兵大學高材生,這個就不懂了吧?
這裡的門道多了!
你看那兩塊,銅錢紋,基本上可以斷定是南北朝的,一千四五百年前的東西。
還有那兩塊...”
閒著也是閒著,隨口說了些這古墓磚裡的門道。
聽著聽著,顧詢武略顯驚奇地問道:“你還懂考古?
牛!”
他比較瞭解這個朋友的過往,初中畢業,公社參加半脫產工作,之後部隊十年,想來想去都和考古不沾邊嘛。
“比較巧而已,部隊駐地邊上是個中學,那的一個副校長是個下放的考古專家。
在那待了9年,平時沒事打交道的時候不少,聽都聽會了,沒事還學了點紙上談兵的東西。”
相偉榮說的是事實,那人不單精通考古,地質學上都有很深的造詣,只不過自己沒學那麼多而已。
自己是去當兵,又不是去當那人的學生,就是沒事多聽閒扯,不過也培養了點興趣出來,這導致上輩子九十年代後,開始玩起了古玩。
“我說偉榮,你這麼說我倒想起點事。
這些磚頭都是我十幾歲的時候村裡修田挖出來的,我跟著去湊熱鬧還撿了個怪東西回來,記得丟在原來的柴房後頭了。
你去看看那是個什麼玩意,東西應該還在。”
“怪東西?走,去看看,什麼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