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馬一砣泥,不識真龍姿;
麻雀扁毛畜,怎知攪賭局?
浪子煩躁日,皆為倒黴時;
待到成王后,封神成傳奇。
一晃數年,石敬塘把皇位傳給兒子石重貴不長時間,帝位便又被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奪去,國號後漢。劉知遠傳給兒子劉承祐,史稱後漢隱帝。
趙弘殷猴子翻跟頭似的來回跳,由後晉的禁軍都指揮又變成了後漢的禁軍都指揮。
趙弘殷在十幾年時間中連續多次從對方的“敵人”變成對方的“忠臣”,這裡邊的故事,怕是百八十萬字難以寫清的,只能簡略了吧。
後漢隱帝乾佑年間,趙匡胤已經十八歲,娶妻賀氏。第二年便生了個兒子,取名德昭。
賀氏雖說又漂亮又賢惠,但趙匡胤身邊早已是美女如雲,除了偶而對他發洩一次外,根本沒把她放在眼中。他雖然已為人父,仍然劣性不改,整天與一班權貴子弟,跑馬射箭、嬉戲遊玩、洶酒賭博、打架鬧事。爭勝好強,恃勇鬥狠,放蕩不羈的性格更加突出。
在一群世家子弟中,他最要好的朋友是王審琦和石守信。
王審琦祖居遼西,父親是趙弘殷的部下,他自小跟父母生活在部隊,與趙匡胤在洛陽夾馬營時就是一起打架鬧事的朋友。趙弘殷轉投後晉,父親跟趙弘殷遷居汴京,他當然也跟父親成了汴京城戶口。
王審琦比趙匡胤大兩歲,因趙匡胤父親官高,自己又沒趙匡胤拳頭厲害,不敢作大,便一直以小弟自稱。趙匡胤明知他年紀大,並不糾正,也就以大哥自居,像他爹對他爹一樣,把他當下級使喚。
石守信,開封浚儀人。祖父石銳,父親石康,均在朝為官。他雖然剛滿十七歲,武功已經不低,是與趙匡胤、王審琦打出來的朋友。
這天,三人結伴出外遊玩,路上碰見一個互相熟識的少年牽著一匹馬,趙匡胤便想騎著玩玩。
趙匡胤叫過牽馬的少年,立談數語,便提出騎馬遛遛。那少年拒絕道:“這是我家才買的生馬,還沒調教好。我爹特意交代,只能拉它遛遛,千萬莫騎!”
那少年說的是實話,趙匡胤霸道慣了,便認為他是不給面子,開口罵道:“我草,老子見過的馬多了,還沒聽說不能騎的!你爹不讓你騎是你騎術太低,怕你摔斷了腿!我是專騎生馬的,什麼怪馬見了我也得老實!”說著,伸手便奪過了馬韁。
那少年見趙匡胤執意要騎,不敢硬拒,只得說道:“大哥一定要騎,稍等一下,我回家給你拿鞍子!”
他還沒轉身,趙匡胤已經躍上了馬背。
“大哥若騎,摔壞可莫怨我!”
那少年話音沒落地,那馬已經脖子一仰,展開四蹄,馱著趙匡胤奔了出去。
趙匡胤自小愛騎馬,騎術確實不低,但過去騎的都是軍中訓練有素的戰馬,這會兒騎的是生馬,又沒鞍子,那馬往前一竄,他便覺身子不穩,好像每一顛都要飄起來似的,嚇得使勁摟著馬脖子,兩腿用力夾住馬腹。腿夾馬腹,就好像後世開汽車踩油門,越是用力,那馬越是疾馳。他手忙腳亂,哪裡約束得住?只得任馬順街狂奔,衝向城門。
當時城門正門未開,只有一側小門洞讓行人出入。小門洞高不過六尺,那馬俯身就鑽,趙匡胤想要躲閃,哪還來得及?“砰”的一聲,他額頭與門楣相撞,仰面朝天摔下馬來。
趙匡胤倒在地上半天爬不起來,摸摸額頭,腫了個大包。他又羞又惱,但馬是自己搶過來的,那少年事前說得清楚,他一肚子火氣卻也不好發作,只能自認倒黴。
王審琦見趙匡胤心情不好,便生法逗他開心取樂。他把趙匡胤、石守信領進一座破廟,在一匹泥馬前停下,說道:“我聽人說,這匹泥馬很有靈性,能識人貴賤!誰騎上馬會動,誰便是上天星宿,將來能當大官。我們輪流騎上試試,看靈驗不靈驗!”
石守信先爬上去,那馬當然不動。王審琦也裝著爬上去試試,那馬當然還是不動。待趙匡胤騎上,王審琦便暗約石守信在後邊抱著馬腿使勁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