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個,還只是給南粵藥廠的!
而這個,只是預付的訂金!預付的,對方要簽下各自國家獨家總代理的訂金!
誰知道,夏志遠會讓對方付出什麼樣的代價才會給他們獨家總代理?
對於外銷產品的價格,在協議上有約定的,銷往國內出廠價3塊一袋,3塊一盒,銷售國外,對應的也是3塊一袋,3塊一盒,但是用的貨幣不一樣,國內的就是夏幣,國外直接對換成美金!
也就是說,夏志遠這100萬美金的外銷訂單,他淨賺了多少?現在劉元澤不清楚,但一定不會低!等他聽到夏志遠毫不在意地說,“賣得不貴,也就10美金一袋一盒而也!”聽得劉元澤直接從椅子上滑了下去,跪到地上!
特麼的,你一袋淨賺7美金,一盒淨賺7美金!
“你說錯了,劉廠,我還要交稅的呢!”夏志遠笑道。
夏志遠連協議都還沒簽,直接就按他跟廠裡的協議約定,丟了過來,一旦最後這個總代理協議沒簽成,這批貨就會是夏志遠自己承擔。
當然,劉元澤很清楚,夏志遠不可能自己吃下這些藥,畢竟全世界都知道,除了這兩款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更好的防治病毒的藥物出現,所以,他無論如何開出條件,國外的醫藥公司都會答應,他們不愁賣不出去!
要知道,國外不像夏國,夏國有夏志遠對省級代理和終端都有強行的條款壓制,價格不會漲太多,而國外,那是不會有限價的,你要不想死,就得花錢,至於藥物定價,那也不是國外任何一個國家定的,是醫藥公司定的。
國外那些資本家不可能放過這樣的機會!
資本家,不是慈善家,他們要的是利潤,要的是利益!他們眼中,只有錢和利益!
“夏先生,你這個瘋子!”劉元澤半晌才對著手機,對夏志遠說到。
“瘋子?哈哈哈哈,這個詞,我喜歡!劉廠,你也是瘋子!當初居然敢籤給我!”夏志遠一聽也笑了。他知道的,因為這個協議,劉廠被董事會問詢了的,他的壓力也很大!“現在如何?3美金一袋,3美金一盒,是不是賣出去了?你可以召開一次臨時董事會,把訂單甩在那些人的臉上了,下手不要太輕,哈哈哈哈!打之前,備些外傷藥,藥廠又不缺這個,哈哈哈哈!”
“嗯,我現在就通知安排會議,特麼的,我一會兒就把訂單打出來,把收款記錄打出來,砸他們臉上去!哈哈哈哈!”劉元澤也笑了,這應該是他有史以來,最開心的一天了!
雪花一般的訂單,從全球各地飛到海市,又從海市飛到南粵藥廠。
三個月的時間,南粵藥廠所有人的臉上都是豐收的喜悅!國內的訂單不少,國外的訂單更多!
而夏志遠的個人賬戶上,錢不斷的累積,累積,累積,連開戶行的監管人員都麻木了,他們能清晰地查出每一筆錢的來去之路,清楚地查出夏志遠在這三個月的時間,交了多少稅!
是的,每個月初,夏志遠就會自己去北區稅管司交稅,交自己的個人所得稅。
藥監那邊,在看到夏志遠跟全球各國的醫藥公司籤的協議時,全都驚呆了,無論哪個國家的醫藥公司,兩款藥都是10美金的單價,而且,連港口都不給送到,讓對方到南粵藥廠的倉庫門口去取貨,然後所有的手續,讓他們自己去辦去!
這在夏國曆史上,可是從未有過的事情!夏國的中成藥出口,何時有這樣的光景?
10美金的單價,也就是80多接近90夏幣的單價!
而國內才多少?民眾買到手裡,也才6塊多一些。
也難怪,劉元澤會說夏志遠是一個瘋子!
藥監的領導都想說一句,夏志遠就是一個瘋子!
報告交到頂層兩位領導的手中時,兩個領導開口說的就是“這個小夏同志,就是一個瘋子,圈外國錢的瘋子啊!”
“夏國自數十年成立以來,哪有像他這樣跟國外做生意的?國外動不動就是什麼離岸價、到岸價、什麼價的,他倒好,他定的連出廠價都算不上,叫出庫價,到庫房門口來接貨,這不是出庫價是什麼?貨物歸邊,這個小傢伙,用一手牌,將全世界壓制得死死的!”二號寶哥說到,他是全球知名的經濟學家,稱為夏國最有名的經濟學家無可厚非,他的話,點出了夏志遠這種做法的最根本原因。
“夏國之幸!”一號濤哥說到。
無論是藥監還是商務司還是外匯司甚至稅管總司,對於夏志遠都是非常感激的,對國內,他確實也賺了錢,但賺得並不多,而且因為他跟醫藥公司籤的那個霸王條款,最終讓民眾得到了實惠,而他本人每個月主動去稅管司報了自己的個人所得,這也是夏國史無前例的,個人主動報稅啊!對國外,他賺了不少的外匯,還帶動著南粵藥廠賺了不少的外匯!
夏志遠,是夏國有據可查的,能跟生產廠商籤協議,內外出廠價一模一樣,只是用的貨幣不同的第一人!
三個月的時間,南粵藥廠,賺到了建廠以來所有外匯的總和,比這個數還多很多!
劉元澤如今走路都帶風,陳曉慶更是每天樂得睡不著覺,對於他來說,廠裡這兩款藥賣得越多,他的業績就越高,從目前看來,他年底的先進是跑不掉了的!
因為兩款藥的出色業績,實際上也帶動了南粵藥廠其他藥品的銷售!
這一切,都有夏志遠的功勞,國外那幾大醫藥公司跟夏志遠籤協議的時候,劉元澤跟陳曉慶就在現場,南粵藥廠跟國外的醫藥公司簽了供貨協議,要知道,南粵藥廠可不只有這兩款藥,他們還生產很多的中成藥以及西藥。
特別是西藥的質量,比起國外的那些公司生產的並不差,可價格卻比國外的工廠價格低了很多。
而這些業績,自然就是掛在陳曉慶的名下了。